我已经有三年的时光靠写娱评为生,这职业带给我的一个副产品就是,我再也不能全心投入地看电视。就更不要说是,全心投入地喜欢什么,迷恋什么了。 可是现在,我居然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超女粉丝。我了解李宇春的童年往事、周笔畅的睡觉习惯,我想了解张靓颖的情感故事,我看见报纸上有超女的内容就会一字不漏地看下去,更要命的是,我发现自己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再也不能假惺惺地一碗水端平了,我甚至开始对那些与我不“同偶”的人心存偏见。我已经是一个自己从前不能理解的粉丝。 从一个隔岸观火偶尔冷笑的人,成长为一个水深火热的超女粉丝,回首我个人的痴迷路,不小心我也正好看见了超级女声火遍中国的燎原路。在这一路上,比收视率和广告时间涨得更快的,是周周攀升的短信数目和超女粉丝旗帜鲜明的热情。 上个周末,李宇春的短信支持已经达到了八十多万,在一个一线歌星唱片只能发到五万张的年代,八十多万短信意味着什么?更不要说还有大量不发短信但是深情关注着的、沉默的、含蓄的粉丝。超女粉丝们依据偶像的不同,在网上建论坛、建QQ群、建立有组织的后援会,他们在自己的身上写偶像的名字,他们在礼拜五的晚上动员所有的亲友发短信,他们在周六的下午因为偶像而与陌生人聚会,他们在城市繁华的街上大张旗鼓地发传单拉选票,他们骄傲自豪地说,我们是玉米!我们是粉笔!我们是凉粉!为我们的偶像投票吧! 以前我在电视上见过少女围堵谢霆锋,但是从没在大街上见过粉丝自发地为偶像做宣传,更没见过这么有组织、有奋斗目标、有职业水准、有奉献精神的粉丝集体。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经常被拿来解释超女迷的热情:这辈子估计很难去选美国总统了,那就去选个喜欢的女孩儿吧。就是说,是选举的热情、投票的热情、为自己的选择而战的热情,成就了超女的火爆、也造就了超女粉丝的集体狂热。 当唱片公司从天上空降一个偶像下来的时候,当所有的电视台所有的报纸杂志都合谋地给这个偶像曝光的时候,你可以接受他的名字,熟悉他的脸,你可以几乎是被迫地听一听他的歌,凑巧的话也许你不讨厌他,更凑巧的话也许他刚好撞到了你的某根筋你就成了他的粉丝。但是当你决定要把某一个人变成明星的时候,当你觉得你的喜爱、你的热情、你的投票、你的拉票可以成就一个明星一个偶像的时候,你那种最初的喜爱就会被你的权力感(或者权力的幻觉)、被你的主体地位(或者主人的幻觉)给放大了,放大到支配你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不那么理性的事情,放大到变得好像有那么一点痴狂。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好像恋爱一样,一种本来平常的喜爱情绪燃烧起来,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耀眼。 这微醺的感觉让我很有点陶醉。原来做粉丝的感觉这么好。事到如今,如果你不看超女,你就有点与大众为敌的嫌疑;如果你从没做过粉丝,那就好像你从没喝醉过酒、从没谈过恋爱一样,有一点与自己为敌、与人性为敌了。说它是选举的热情也好、说这是民主的彩排也好、说这是群众集体无意识也好,反正在具体一个粉丝这里,它更接近于一种内心狂欢的需要,是喝醉的需要、是发梦的需要、是人生在世难免做回粉丝的需要。 ■本报娱乐评论员 马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