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奥斯卡获奖影片,我们还发现,在越战后,美国出现了一批反战的、呼唤家庭伦理温情的影片。如《猎鹿人》《金色池塘》《克莱默夫妇》《生于7月4日》等等,九十年代以来,一种具有黩武倾向的影片悄然抬头,其中既有现实题材也有科幻片、灾难片。包括《独立日》《天地大冲撞》《生死豪情》《空军一号》等等,其中无一不体现出美国以拯救者自居的叙事策略,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玩味。
与此同时,当我们反观本国时,却发现几乎至今都没有一部真正拿得出手的大部头的反映抗战的军事剧。我们的军事剧,虽然已然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它们往往像一些人所调侃的那样,总是是军人情感生活戏。
综观近十年来的几部军事题材电视剧大制作:
《和平年代》一支特种部队的成长发展为故事框架,展现了中国军队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与社会平行发展、与时俱进的的历史。该剧叙事宏大,但这个宏大性却建立在一个社会经济生活基础上,而非单纯意义的军事活动平台。我们看到作为军事剧,它将视点集于裁军这一特定时刻,是一幅以军营为轴心的社会全景图,是和平时期的军队颂歌,是以军人为主角的社会史诗。它作为一个局部的个体电视剧是成功的,但是这样一部展现军人的战争外生活的电视剧竟成为数一数二的经典,终究令人感到有所缺憾。
2000年,中央电视台作为新千年开篇之作推出了22集连续剧《突出重围》。它在立意主题、情境设立、人物塑造、故事编排、视听造型和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影响了后来一批军事剧的创作,成为标志性的军事类型剧。它在创作思路上,首先着力解决了如何使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与当代军人生活之间达成共鸣这一问题。为军事剧赋以了观赏性较强的叙事形式。它在既定军事剧类型之后,立刻就自觉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情节剧而定位。在多重现实指涉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多重人物关系、多重戏剧冲突,又可以为审美口味千差万别的普通观众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审美趣味。剧作借鉴、融合了多种流行的、时尚的类型表达元素,使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戏剧手段在剧情中得到有机结合。
作为军事题材的主旋律剧目抗鼎之作,《突出重围》的主题可以被指认为直面军队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基于“能否打赢一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样一个大前提,来思考军队建设的问题。全剧通过一场现代战争的演习来探讨人民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对当前我军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作了高屋建瓴又细致深入的思考。
但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尖锐问题是:难道我们最优秀的军事电视剧就只能是在一种演习的特殊情境中来演绎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直面生猛惨痛的历史,去重述历史,并完成我们的历史书写呢?
综上所述,我国的军事剧生产在今天仍然是有欠阳刚的。比起《兄弟连》这样的剧目来,我们在视觉图景技术上的差距已经缩小,而在宣扬民族文化主体性方面却有待提高,甚至是恢复。我们完全有必要关注以《兄弟连》为代表的军事电视剧作品。他们在既定了意识形态框架的前提下,作为对一些社会观念的思考和政治现象的褒贬,比许多其它类型的电视剧承担了更多民族主义色彩。由于题材本身多面临大是大非,故事经常在黑白分明、正义与邪恶截然对立的情境中展开叙事,这直接使军事剧本身的文化意义超越了其类型本身,而上扬到了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的层次。并最终构成了一种文化语言,成为当今文化多边对抗与对话的内容之一。
盼望着,能看到我们用影像所打造的属于中华民族的“兄弟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