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明春
7月23日,林志玲离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在10名机组人员、10名航警的保护和8名医护人员、母亲和哥哥的照料下,于当晚9时33分抵达台北。从7月8日在大连外景地坠马受伤,到7月23日,林志玲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共住了15天。这半个月里,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的众多记者,整天守侯在其病房外,发出了许多报道,真实的,八卦的,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欲,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着视听。在那些日子里,记者(《大连晚报》)每天都要到医院去一趟,了解了许多情况,尽管有时并不能发表。林志玲受伤的第一天,和他离开大连那天的情况,本报均作了及时报道。本报的准确而正面的报道,赢得了医院方面和病人家属的信任,近日,记者详细采访了林志玲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治疗期间的有关人员,获得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资料,现予以披露,以飨读者。
医院配备最精良的治疗队伍
齐志明副院长是一位骨科专家,“林志玲医疗护理小组”组长。从他那里,记者确认了一条传闻——林志玲在这次坠马受伤事件中造成脾破裂,具体说是脾包膜下血肿。
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齐副院长拿出了一张纸,上面是这个小组的名单,记者数了数,一共列了20个人名,其中不乏享誉大连甚至全国医学界的专家。副组长胡祥是大学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专家;吕田是干部病房主任,心血管内科医生;李继良是胸外科主任,接诊及治疗方案的大主义由他拿;郎志瑾是国内著名放射专家……甚至连护理专家组都由护理部正副主任担任。这样的医疗组成员配备,在医院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齐副院长说:“说起来,林志玲的病情,在我们医院是小菜一碟,但由于她是公众人物,而且考虑其特殊的影响,所以配备了这样的队伍。”
关于7月8日接诊之初的报道已经有过很多了,这里不再赘述。只是诊断结果。在经过CT等医疗手段的诊断之后,院方发现林志玲的伤情有五六项之多,而并不是像外界所了解的只是断了6根肋骨。报告显示:
1,肋骨多发性骨折,发生在第五到第十根6根,其中第八根肋骨前肋后肋骨折,即一根肋骨断成三截;
2,血气胸并肺部血肿,左肺挫裂伤;
3,T6椎体骨折,既第六胸椎骨折;
4,胸部皮肤挫伤,即轻微外伤;
5,怀疑血气胸引起脾包膜反应性积液;
其中第五项当日没有继续查,只能观察,看有无副面症状,如有,即可认定为脾破裂。
症状多治疗“抓大放小”
这么多症状,必然有个轻重缓急,治疗也有个顺序问题。医疗组经研究决定,先处理主要矛盾。首先解决血气胸问题,因为这个症状对生命威胁很大。而按原则,治疗血气胸要求摆管,即在胸腔外面接一条食指粗的管子,而且要摆两条,一条吸气,一条吸积液,因为气体在上面,液体在下面,不能从同一条管子走。但摆管创面较大,会留下疤痕,考虑到患者的特殊需要,院方决定冒点风险,采取用穿刺抽的方式治疗,这个方案也得到了林志玲所在公司的工作人员的认同。后来经证实,这个风险冒得值得,第一次抽出积液460毫升,第二次抽出160毫升,基本清除了症状。
林志玲的主治医生朱允涛教授对记者说:“林志玲太瘦了,做胸穿时,扎进去1.7厘米即够到积液,而一般人都在2厘米以上。”
第二个矛盾是胸6椎体骨折的问题。林志玲这块椎体被压缩约1/4,伤情不太严重,许多人在手术时被意外发现有这种陈旧性骨折,但患者当时一点不知情。而且因为有胸廓支撑,这种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只需卧床静养。但血气胸的症状却鼓励患者采取半坐位,并且多咳嗽,多活动。院方决定先处理血气胸问题,后经过复查这个矛盾处理得也非常好,等血气胸症状减轻了再卧床。
第三个矛盾就是脾包膜下血肿问题,即脾脏破裂,但万幸的是包膜没有破裂,这样脾脏破裂流出来的血在包膜的压力下不会流到腹腔里,没有生命危险,流出的血会逐渐被组织吸收。由于刚入院时体征较重,医院也没有马上去动脾脏这部分,而是密切观察。
后来出院时院方也反复跟林志玲的母亲及哥哥讲,一定不要去动这一部分,防止包膜破裂。风险最大的地方即在飞机上,气压及不稳定气流造成的颠簸,对这部分都是一个考验,理论上讲出院是不合适的,如果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可以走。
临离开大连时,林志玲本人,他的母亲及哥哥,对医院的治疗及护理都是非常满意的。回台北后,林母还在电子邮件里跟医生说:“对近日媒体关于治疗的一切不实报道不要理睬。”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林志玲”,共找到
1,621,52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