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速消费、方便至上的时代,在这个充满了明星八卦新闻的时代,在这个文艺作品以票房以销量以印数衡量的时代,谁还在认真地创作戏剧?谁还在认真地欣赏戏剧?是他们吗?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
做梦的年纪做戏的心
2005年8月6日至26日,第五届大学生戏剧节将在北京、成都和广州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40多所高校将在三地演出近50个剧目(光北京此次就有北兵马司剧场、人艺小剧场等5个剧场同时演出)——这声势是不小,可为什么我们要在“百忙之中”抽空去看几场售价5元10元的非商业性演出呢?我们不是早已过了做梦的年纪吗?也许你会为了这几个词儿心动一下,继而行动一下……
热情——当第一次看见星光璀璨的舞台,你幻想自己有一天成为台上的主角;当现实一次次冲击梦想,你把用来谋生的技艺练了又练而把用来做梦的爱好抛了又抛。很多非专业院校的学生和你一样,虽然对戏剧充满了兴趣,甚至不乏天分,但却很难得到正式演出的机会——直到有了大学生戏剧节。于是大学生们把全部的热情用来创作、用来排练、用来表演与欣赏别人的表演。大家都清楚戏剧市场的盈利能力不如影视综艺,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吸引人投入其中靠的就是热情,何况又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有热情没包袱的大学生呢!
鲜明——旗帜鲜明地打出“大学生”旗号,这可不像大学生电影节,放几部电影来评头论足一下了事,这可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绝对青年事件”。比如开幕演出的《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一听就知道是谁在演谁爱看的;《窦娥的二十四小时》让刽子手不杀窦娥了,但她的冤屈怎么办?武汉大学的戏剧社用荒诞不经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意追问台下的观众;还有把《等待戈多》的人物变成人胃里的两条虫子的,把萨特名剧《禁闭》和斯特林堡巨作《到大马士革去》重新演绎的,个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纯粹——不做大张旗鼓的宣传,不请大牌大腕助阵,更不在乎票房几何,“纯粹”是这群大学生做戏的最大特点。但为了让观众能欣赏到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这次戏剧节特意要求报名剧社一定要提供在校演出的录像资料,这虽然增加了参与的难度,却相应地提高了戏剧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大学生戏剧因为缺乏舞台经验而节奏拖沓、分场繁琐的毛病。
戏剧大腕点拨热血青年
王晓鹰(北京戏剧舞台上重要剧目《哥本哈根》的导演):
“大学生戏剧节与整个中国的戏剧状态是相反的,在全国戏剧陷入尴尬困境时大学生戏剧节却越来越好!今天需要戏剧其实是需要交流而且需要更深刻的交流,谁来做这件事情?在流行快餐文化的当下大学生戏剧还能保持原有的纯真,希望它反过来能影响整个国家的戏剧发展!”
赖声川(《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深受两岸观众喜欢的戏剧的导演):
“我在台湾辅仁大学时,作为一个青年人我喜欢音乐、文学、舞台,我以为戏剧就是把这些综合起来。虽然那时候没有戏剧节,但学校的气氛自由,使我有了搞戏剧的想法,毕业后去了美国专门学习戏剧,发现年轻时的想法不完全对,但没关系,我爱戏剧的小苗已经生根发芽了——这是我的大学给我的。后来我在台湾搞戏剧二十余年,主要靠民间力量和票房支持,压力很大,几乎每次只能成不能败,而大学生戏剧节最大的好处就是允许失败!我想戏剧的创意来自大学生这样纯情、好奇、有原创力的人群——也许他们的戏剧在形式上是不完美的。”
孟京辉(不用多介绍了吧):
“首先我要感谢媒体对大学生戏剧节的支持,因为这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好比我上学时排演《等待戈多》就等待媒体,希望哪怕有一点点的评论声音出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句台词是一个人说‘我毫无办法’,另一个人说‘我开始拿定主意,我这辈子总是拿不定主意,但这次不了,我要开始努力!’如果说这代表两种人生态度的话,我倾向于后一种,我希望大学生们也和我一样:开始努力!最后我想起罗素说过的两句话:所谓成熟就是独立得更彻底,联系得更广泛。很长时间以后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希望大学生们早日成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学生”,共找到
24,118,37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