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导盲犬小Q》中出现过的每个人类家庭,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是完美而圆满的。小Q的第一任女主人水户虽然有“太太”的头衔,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她的丈夫或者孩子。至于它的第二任主人仁井夫妇,虽然在影片中表现得非常恩爱,但故事中也从没出现过他们的子女。然后它被送进训练学校,那位很有男子汉气概的教练多和田可以算是它的第三位主人。然而这一次,“家庭”的缺失到了最严重的地步———
仿佛他根本就没有家,否则便无法解释为何在后面“爬山”的一场戏中,当盲人们都一家家睡下的时候,多和田先生却只能孤独地和狗们共用一个房间。
最后,是它的第四位主人,影片中的人类主人公渡边先生。他拥有整个故事中惟一完整的家庭:有妻子,有儿女。然而,他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这是一个很哀伤的故事,其原著《再见了,可鲁》有“令一亿亚洲人流泪”的美誉。然而,如果把上述这些家庭的“不完美”全都补充完整,或许它的哀伤便不存在了。事实上整部作品的魅力就在这里,在小Q一生中的每个驿站上,它所扮演的,恰恰是它的历任主人所残缺的那个角色。
是水户太太的婴儿,是仁井夫妇的养子,是多和田的友伴,是渡边的眼睛。
最后,当小Q与渡边先生缘尽分手,再次回到仁井夫妇家中的时候,那个家庭依旧丁克,空位置一如既往地留给它。于是又是数年平静的日子,直到仁井先生为它临终送别时的那一句话:“小Q,到了天堂,要记得说出自己的名字。”这已经是一个父亲,给即将远行儿子的临别赠言了。
所以其实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只可爱的狗,用尽种种方法,努力去补全人间的缺憾,最后终于具足人性。
而我们这些生而为人者,则为此涕泪滂沱。(林凡)
《导盲犬小Q》生命如歌
我混混沌沌地怀揣着自己未知的心情坐在银幕前,不知不觉就被折服了,不得不赞叹:有这么多倾国倾城的电影,在你尚未发现自己的需要之前,它就已经提前替你准备好了,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看完《导盲犬小Q》,我的心里充满了这样的赞叹。
《导盲犬小Q》的叙述从一开始就是漫不经心的,似乎对观众期待的置若罔闻,既没有像法国电影《熊》那样从动物视角展现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也没有完全放弃动物的心理,单从人类的角度去刻画导盲犬对人类的好处。它一会儿写人,一会儿写犬,一会儿又写人与犬,如此反复絮叨之下,动物主题下一切可能的深刻主题都被消解了。那个贯穿始终的旁白很有意思,她细数着关于小Q的一切,而她偏偏是一个和小Q最不相干的人。影片这么做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所有激烈的情感都安静表达。
在电影流水账一般的故事里,充满了“冬去春来”“又过了一个月”“十一年后”这样的时间刻度。在这些刻度之间,生离死别与诸如月光下的玩具熊、毛毛虫、蛇、第一次上路、离家出走这些琐事一样,被处理得波澜不惊。这些事情彼此之间没有关联,也不具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宏伟意义……一直要到影片临近结束,老态龙钟的小Q在台阶上失足,这个电影的意图才完全显现:这是小Q的似水流年。
《导盲犬》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经营都不在意,它只在乎那一点一点罗列出来的琐事,到最后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叫做“生命”的东西。仿佛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音符,最终串联起一曲生命之歌。在对生命的满心欢喜和感喟之中,开始新的轮回。(王陈)一起学习生命
当大家热衷于讨论哪部影片的特技更多,哪部影片的动作场面更火爆、情节多么曲折离奇的时候,拉普拉多犬小Q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拉普拉多犬和其他犬种一样保持着和人的天然亲近,但前者优雅、沉静、耐心,比如小Q,总是默默地陪在主人身边,毫不张扬。人与犬的交流是源自心灵的,不掺杂质。
养狗的人往往会经历狗的出生、成长、死亡等阶段,由于狗的生命比人短得多,因此人可以以宏观视角关注其生命,洞察生死,继而发出感慨,有所体悟。生命个体往往忽视时间的流逝,不经意间年华老去。比如我,按照人生七十古来稀评价,生命的火焰已经燃烧近半,然而七十对我来说仍然是三十多次春去秋来那么遥远。是小Q告诉我,樱花开了12次,它便要投入下次轮回,它肋骨上的一片大羽毛仿佛阿甘抬头仰望的那一片,时刻传达着爱的信息。小Q是放大镜,放大了岁月的痕迹,放大了人与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小Q是一面镜子,里面投射着人的灵魂。所以从根本上说,让人感动的并非是小Q,而是我们这些终日匆忙或无所事事的人本身。(艾姬)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生命”,共找到
35,480,267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