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5年5月x日消息。记者从网上获悉,北京首台商演英语演剧《魅力与权力》剧作家兼制作人李同青先生昨天分别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网站上贴出文章,公然宣称:戏剧不是艺术。
《魅力与权力》是李同青先生英文演剧的处女作。该剧已经开始在北京以“北京首台商演英语演剧”作出宣传,将由美国纽约导演艾丽娜-阿娆姿执导,该剧将于今年夏天在北京开 始排演,九月份正式上演。
为什么是“演剧”而不是“话剧”?
李同青先生首先在他的网站(https://www.theaterbridge.com)上指出一个问题:“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个最错误的翻译就是将英语“PLAY”翻译成“话剧”。因为英文的这一个词有戏耍和表演的意思。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演剧”。在英语的“PLAY”里面,对话仅仅是表演的一个元素,而西方的“PLAY”更强调的是“ACTION”;是“动作”和“行动”或“表演”。
如此看来英语的“PLAY”翻译成话剧实在是不够贴切。而翻译成“演剧”却是恰如其分”
据记者调查,“话剧”一词并不是直接翻译而来。经历了30几年的风风雨雨,西方戏剧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中国走过一段弯路以后,于1928年由洪深先生正式提出来,将以说话和动作表情表演的剧目称为话剧。
李同青先生还指出;“话剧这一名称对于市场的心理影响极其不好”。李同青先生除了写作以外,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人。他于1987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营管理的硕士学位,并且在美国有着十几年的经营经验。“从可口可乐,肯德基到麦当劳,宝洁等等品牌的翻译,我们不难看出来品牌和名称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任何大学的市场学,都要讲品牌名称及其对市场心理的影响。话剧历来给人的印象是:说话的剧。这个名称就给观众对本来丰富多彩的西方戏剧一个干巴巴的心理印象。而演员在中国舞台上也就随名就市地变成了在舞台上以讲话为主的表演。亚里士多德的戏剧六元素:1.角色性格。2.表演和动作。3.思想概念。4.语言。5.音乐。6.景色。到了中国就只剩了舞台上大喊大叫的语言艺术”李同青先生还写道。
其实据记者了解,中国古典戏剧的唱念作打,道具行头完全跟亚里士多德的六元素相吻合。而当今话剧不能广泛流行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欠缺丰富多彩的娱乐性表演因素。
为什么戏剧不是艺术?
“其实,戏剧自古以来从产生到现在都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娱乐。想来古时候没有电影,电视,更没有因特网。戏剧也就是唯一的听、视、感觉同时发生的娱乐了。用当今的话来说,是一种多媒体的娱乐方式。应该也就是那时候最好的,最高级的娱乐方式了吧。
同美国的戏剧界接触不多,但总感觉美国的戏剧竞争和追求都是在娱乐两字之上。仔细想来,原来应该如此。戏剧其实是一棵大树,也许春天的时候会开出花朵来,但却一年一年地生长树枝、树干。花还是要开的,但开花是不是目的呢?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戏剧不是艺术,至少不是像花朵一样的艺术”李同青先生大胆提出来,戏剧不是艺术。
据记者了解,多年以来中国话剧一直在寻找从文化大革命的说教剧阴影里走出来的方向,从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尝试。近年来娱乐性和商业性同艺术性的关系一直是戏剧界争论的热点。
就他们开拓性的北京首台商演英语演剧《魅力与权力》而言,李同青先生写道:“我们不是在做英语剧目,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舞台艺术。我们是种一棵大树,无论树枝、树干还是树叶,都是为了娱乐百姓。开花的时候是为了把我们思想,理解和技巧变成遗传基因,传到下一代去。让下一代的树长得更大,更好”。
在回答网友的提问时,他还写道:“艺术于戏剧就像精神于人体。只有精神,人是活不来的。精神离不开人,就像艺术离不开戏剧。但艺术本身不是戏剧。
戏剧的身体是观众,是市场,是文化。而有了一个强壮的身体,演员有演员的艺术,导演有导演的艺术,舞美有舞美的艺术,剧作有剧作的艺术。
我们的宗旨不单单是做几个好剧目。而是通过好剧目的制作,直接引进美国戏剧的市场模式。然后国产化,就像汽车工业,零售商务。我们的目的是以英文剧为首,直接复制美国模式,然后用“老外”带动“小资”,在市场上形成一种以剧院为主的高雅夜生活之文化。没有这样的文化和时尚基础,戏剧就没有前景。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有繁荣的戏剧艺术”。
据记者了解,李同青先生将同美国纽约导演艾丽娜阿娆姿女士于6月22日到达北京,开始《魅力与权力》的制作活动。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戏剧”,共找到
4,819,463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