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到22日,新媒体卡通剧《三毛从军记》将在天桥剧场上演。如果说“纪念三毛诞生70周年”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这出戏出现的时间意义,那么被称为戏剧界“大导”的林兆华首次导演儿童剧,就是它吸引眼球的实际意义了。 林兆华这位69岁的老人曾被誉为“最后的戏剧贵族”,继孟京辉推出《迷宫》和任鸣推出《Hi可爱》之后也来儿童戏剧市场溜达了,为了市场?还是因为情结? 《三毛》 谁不喜欢 记者:您是怎样想到要拍《三毛从军记》的,对张乐平的原著有情结吗? 林兆华:当时这个剧的动画导演于少非拿着《三毛从军记》的本子找到了我,非常兴奋地说有这么一个三维动画的创意,在国内还没有人做过。我一看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新意,并且与我早先的一些构想不谋而合,立马就接下来了。前两年,有人想找我做一个机器人的戏剧,后来发现机器人这东西走路太机械,在舞台上无法行动自如,那个计划只好暂时搁浅。对原著我并没有太多情结,主要是对三维动画出现在话剧舞台上感兴趣。但三毛嘛,会有谁不喜欢呢? 记者:您对现在舞台上呈现的动画效果满意吗? 林兆华:做到现在的效果非常不容易,一开始我们也没想到会那么艰难,设备、资金、技术实现等等都让我们尝到了苦头。在这种条件下达到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资金再充裕一些我们会做得更好。从某个角度说,这部戏也促进了咱们动画产业的发展呢!(大笑) 记者:剧中扮演三毛的小演员是如何挑选出来的? 林兆华:那个孩子是我在山东发现的,他学的是戏曲,和话剧没有太大关系。当时并没有对他说,到快排练的时候就马上将他招了过来,想着“就是他了”。这小孩在半年的时间里个子窜了一大截,长得可真快啊!他的表演很好,每演一场都在进步。 《茶馆》 不为救市 记者:近年来儿童剧都很火,您对目前的儿童剧市场怎么看? 林兆华:我基本上没看过国内的这些儿童剧,好像前两年孟京辉也导演了部《迷宫》是吧?那个我也没看。但我认为,既然是“儿童剧”,就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拍孩子们喜欢看的,新奇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说教,现在的孩子们不缺说教。我不会再随便去导儿童剧,要看剧本如何。 记者:您现在正在执导《茶馆》,有人说当整个话剧行业低迷的时候,就会拿《茶馆》出来拯救市场。 林兆华:现在的这个不是,它是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我只是艺术指导,导演还是焦先生,他导的《茶馆》是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作品。 记者:您怎样看待现在的所谓先锋戏剧? 林兆华:也有人说我是搞先锋派的,但我从来都不是,我总说自己搞的是现实主义戏剧。我反对的戏剧就是伪现实主义戏剧和伪先锋戏剧。现在伪戏剧的东西太多,乏味、单调,演员在舞台上演得泪流满面,台下观众无动于衷。不是搞一点莫名其妙的形式,就可以称做先锋;不是看点国外的先锋戏剧,学了一两招儿就可以自称先锋。 我平时吃素 记者:大家都说您是位非常严肃认真的艺术家——在当下这么浮躁的大环境中。 林兆华:严肃?哈哈哈。你要说目前环境浮躁的话,确实如此。真正用心做话剧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些原本一腔热血搞艺术创作的年轻人,大多已经向“钱”看齐。排一个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为了名声、为了投机取巧,情况堪忧。 记者:您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平时有什么养生之道么? 林兆华:呵呵,当然要注意身体了,这是一切的基础。平时就走走路,骑自行车,盘腿打会儿坐。现在正练习每天晚上一小杯红酒,据说这样对身体有百利。尽量多睡觉多休息,拒绝暴饮暴食,拒绝大鱼大肉,我平时都吃素。 记者:您有孙子辈的孩子么?现在的小孩似乎都不太熟悉三毛了。 林兆华:确实不太熟悉了,不像原来的人们都看着三毛长大,对他有深厚的感情。但孩子们应该会很喜欢这个戏的,它新奇、好玩。我有一个外孙,他妈妈和外婆应该让他看过三毛系列的漫画吧?小家伙明天和他妈妈一起去看戏,挺高兴挺兴奋的。 观后——你对三毛有情结吗? 就像“每个人心中一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中国人来说,每个人心中有一个三毛:儿童眼里他是贪玩逗乐活泼可爱的同龄人,大人眼里他是善良坚强甚至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而在台湾女作家陈平眼里,他是可以代表自己的人,索性叫自己为“三毛”。这个1935年7月28日出生的瘦瘦的大头孩子,在70年中被无数次搬上漫画、舞台和荧幕,现在他来到了戏剧舞台,来到了“大导”林兆华的指挥下。 应该说这是一出“大人和孩子各取所需”的戏——观看过程中记者身边的孩子们不停地大笑拍手甚至站起来大喊,这是三毛本身形象滑稽逗乐、故事生动通俗的功劳,也是演员表演夸张、一些小动物的设计形象新奇的功劳;而大人们通常在能勾起他们回忆与思考的地方微笑:比如县长原本要代表全县人民捐给抗日将士2000块大洋,突然改成了1600块大洋,原因竟然是昨晚打牌输掉了400块!县长悄悄在连长耳边解释的嘴脸一定会让大人们想起现实生活中某些当官的作派;还有走着正步的三毛突然被女记者亲了一口而摇摆起来,弄得整个队伍跟着摇摆——孩子们都笑歪了,大人们却会揣测三毛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不得不说的是占全剧五分之二分量的动画部分,做到了与表演相得益彰,而不是像国内某些号称“多媒体戏剧”那样只是简单地在舞台上放映幻灯,演员与动画之间的契合紧密,看得出排练时掐算到秒的精确,它会使看过著名的利用多媒体推进表演的英国戏剧《盒中故事》的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总之,对三毛有情结的大人可以得到观看与思索的满足,对三毛喜欢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哈哈大笑的满足——三毛身上的时代烙印和苦难后的坚强想必他们长大了也会明白。 三毛的创作者张乐平先生曾经说,在自己十几部的三毛作品中,最喜爱的就是《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而这两部中更偏爱的则是《三毛从军记》,“因为,它是艺术”。而这部多媒体卡通戏剧,是值得大人和孩子一看的艺术。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林兆华”,共找到
11,606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