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骥 )昨日,铁凝、张平、叶兆言等10多名当代文坛知名作家组成的“重走长征路”第三团,结束万里长征四川段路程后已前往延安。在去机场的路上,曾因创作《十面埋伏》《国家干部》而声名鹊起的张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名片上,张平一串头衔: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记者(以下简称记):一直没听说过你今年的创作计划。 张平(以下简称张):主要是一些细琐的事情耽误了太多创作时间,尤其是从山西省文联转到山西省作协当主席后。今年山西省作协有很多大的项目,比如赵树理诞辰一百周年庆就有不少活动。一部关于赵树理的20集电视连续剧已开拍,李雪健演赵树理,赵树理的儿子则演“赵树理的父亲”…… 记:那会不会辞去一些职务呢? 张:我已经向上级提出申请,不要让我去管太多的事情,他们也答应了。一个作家,不创作作品,那像什么话? 记:你和阿来是同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为什么《抉择》没卖过《尘埃落定》呢? 张:《抉择》和《尘埃落定》不一样,它关注的是当下的社会现实,要长销是不大可能的。它会在当时很受读者喜欢,但是时代过了作品也就不那么火了。而《尘埃落定》就比较沉淀了,题材久远,经得起积累。 记:现在回想,《抉择》获茅盾奖有无什么遗憾? 张:如果知道它要得奖,我想它本来应该更好看一些。当时它是在连载的时候写出来的,每次都要交10多万字,根本来不及多想,基本上一气呵成。其实回头看,里面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得更好点。 记:不少人质疑《抉择》不够茅盾奖的分量。 张:《抉择》在艺术上不是太完美。也许正是这种粗粝,使它有种独特的穿透力,让读者觉得很过瘾,受到某种震撼。另外一个方面,茅盾文学奖的宗旨就是关注现实,而每年在评奖上却会考虑到在题材的现实与历史、手法的艺术与写实、作者的名气等方面均衡,这点让它受到很多争议。 记:下部作品是什么主题? 张:以教育为主题。大概讲一个市委书记的外孙女,因为家庭境遇突然从天下掉到地下。这时候收费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书名暂时保密,盗版太厉害了。 记:从题材上看,新小说是你“反腐作家”的延续吗? 张:其实我非常不赞同把我定为“反腐作家”。像我、周梅森、王跃文一批人,写的东西和现实比较近,生活中的腐败面就在所难免。我觉得“关注现实”这个定位比较科学。 记:有没有考虑转型? 张:现在不会,等我跑不动了会写点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至于历史题材,需要不少历史知识沉淀;风花雪月的,我又过了那个年龄。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尘埃落定”,共找到
150,90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