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宏先生改编的《窦娥冤》将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搬上舞台。“心间涌出无非血,笔底奔来或是神”(郭启宏先生自题联)是他一部部心血凝练剧本的写照。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使我们看到又一部用生命去感受历史和现实的、诗意的思想、艺术结晶。
郭本从对《窦娥冤》原著的认识、剧本结构、悲剧风格与喜剧手法、人物设计四个方面对原著进行解读、创新。
郭启宏讲到:“首先对经典名著抱敬畏之心,认真解读原著。不尊重原著、为了否定去颠覆原著的做法我不赞成。”郭本力图从对关汉卿原著“蕴谓”(文本蕴涵着作者想表达的什麽)进入“当谓”(原作应当指谓什麽,诠释者应为作者说出什麽),直逼“创谓” (可能原作没有,为了激活原作思想、突破性理论创新,要创作性表现什麽)。
一、 对《窦娥冤》原著的认识:《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原剧全名,800多
年来,众多改编本都省略了“感天动地”四个字,对原著的解读也停留在冤案的层面。郭启宏先生认为这出戏寄托着关汉卿的社会理想、美学思想,剧本主题是相信人间自有公道,向往上天伸张正义,把公道还给人间。郭本要突出“感天动地”,剧作者抓住了两个关键问题。
(一)解读“感天动地”:
1.窦娥冤案案情不复杂却被判死罪,是元代“遍地冤案”的写照和典型化。
2.窦娥的思想变化脉络:起始相信官场有公道,被冤判后清官幻想破灭,只能寄望于天地鬼神,相信公道在人心。
3.窦娥的大悲悯情怀是感天动地之关键:窦娥被诬告,重刑下不招承,为了不让婆婆受刑而招供,被判死刑;临刑前怕被婆婆看到伤心,央告刽子手不走前街走后街。窦娥冤死化做鬼魂平反后,求当官的爹爹照顾婆婆的晚年生活。揭示出具有大悲悯情怀的人,在关键时刻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
4.为窦娥翻案若非天地鬼神似无可能,关汉卿并不相信清官的存在,有意安排窦天章与窦娥魂的见面。倘不是亲生女儿,冤案难翻。
5.血溅白绫、六月飞雪、三年大旱“三宗愿”造就了“感”与’“动”,是关汉卿与天地对话的具象化,他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
(二) 解读“桃杌”:
1. 痛恨之极的恶人。
2. 类型化的恶人更具普遍性、共性,而非特殊性、个性。
3. 比张驴更可恨的恶人。间接成为张驴的后台,除了贪赃,更重要的是官
僚——草菅人命,即使发现错判也要坚持到底。
4. 诅咒楚州大旱三年,也因桃杌是楚州太守。
以往改编本桃杌较简单概念化,郭本视桃杌为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将他
升格为主要对立面。设计了表现他的自以为是、唯利是图、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细节。
二、剧本结构:
戏剧古往今来有两种传统结构方式——开放式(按先后次序平铺直叙)、
锁闭式(先现结果、倒叙)。以往改编本多为开放式结构,前面是交代过场戏,节奏太慢。郭本采用锁闭式,一开场楚州已大旱三年,窦天章来楚州赈灾,勘察陈案,切入窦娥冤案开始,具有紧迫性。超现实预言式悲剧序幕,揭示出案子,带神秘色彩的结构方式更容易进戏、抓人。最后一场戏鬼魂出现是窦天章内心冲突的一种外化,也是窦娥生命的延续。中间2、3、4、5场是开放式写法。头尾是窦天章的戏,中间是窦娥的戏。与以往改编本不同,结尾部分不是尾声,而是高潮。倾盆大雨象征洗冤和感天动地,强调上天在伸张正义这个主题。
二、 悲剧风格与喜剧手法:
悲剧不是悲惨、悲哀,所有的悲剧都具有庄严、肃穆、悲壮等特征。东西
方悲剧风格不同,中国悲剧最后希望团圆、平反,让人们满意的结果,并不都是庸俗套路。关汉卿一生坎坷,但不悲观,存在理想。《窦娥冤》平反是关汉卿理想的外化,不是庸俗地粉饰现实。说明人间还有正义,是作家美学理想的升华。大悲悯情怀是感天动地永恒的存在。
真正悲剧的处理手法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有令人回味的东西。歌德认为:“要求变化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李渔更直接说:“趋睡魔,非插科打诨也。”“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之人参汤也。”戏中既表现张驴的蛮横、霸道,也保留他的泼皮身份,有利插科打诨,以求变化。
四、 人物分析:
关汉卿对这出戏做了特殊处理,人名的符号化是障眼法,写的还是个性化
人物。郭本对几位主要人物做了深刻剖析,在准确定位后,加强个性细节描写。
1.窦娥:这出戏的主要人物。她的思想发展有过程,善良、在大是大非面前刚强,意志不可屈服。开始相信官府,到后来不信官府,到寄希望天和地。天地是一种意向的东西,不是某些人认为是关汉卿把希望寄托于天地的“局限性”。而是表现关汉卿对命运的思考。
悲悯情怀:具有大悲悯情怀的人可以把生死看得很淡。窦娥有大悲悯情怀。
窦娥与窦娥魂两个不同形象形成互补效果。活着的窦娥很艰难无助、悲苦怨恨,越聪明越不得自在身;死后的冤魂很洒脱、活泼,越自在越焕发出聪明。
2.桃杌:恶人,不是草包,有点文化但不深,有点才气也不怎麽样。无理狡三分。公堂上给原、被告都下跪,口称“衣食父母”,吃了原告吃被告。偏袒泼皮无赖,欺压良善。以往由丑行扮演,这次由老生演员演,貌似一本正经的政府官员,实则视民如芥、草菅人命。
3.窦天章:比原本人物戏多了些。不大象清官,也不是赃官,主持公道。老百姓希望有清官,法制消亡时寄希望于人制,人制是落后的。关汉卿的民主思想相信清官不存在,窦娥是窦天章的女儿可能平反,不是女儿可能平不了反。非清官的处理。
4.蔡婆:性格软弱,但不乏善良,作为参照数衬托窦娥。因怕死而引狼入室。与其他改编本不同:不写她放高利贷,不写她与张驴父有暧昧关系。为她加一笔亮色——拷打她之前,也要替媳妇去死。
5.张驴:个性化人物,把泼皮写到极至。以往都由丑行扮演,这次让花脸演员演,表现其霸道、骠悍的力度。元代分四等人:(1)蒙古人。(2)色目人。(3)北方汉人。(4)南方汉人。把张驴的背景写成假冒色目人,胆敢仗势作威作福。
郭启宏先生希望剧团通过这出戏的排练,从广场艺术向殿堂艺术更进一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窦娥冤”,共找到
7,56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