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片还有很多话题,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出任该片的总顾问。周先生看完片子后对影片评价很高,一方面觉得该片尊重了史实,一方面觉得演员无论在造型还是在性格方面,都刻画得非常像,而这一切也与影片的导演丁荫楠的全盘筹划分不开。
丁荫楠“转型”拍情感片
著名电影导演丁荫楠以前曾执导过不少伟人的传记片,比如《周恩来》、《邓小平》,他在影片中运用的“大写意”手法,展现出革命家的那种大气,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是这次拍完《鲁迅》后,丁荫楠却让人以为他转型了,变成了一个“情感导演”。
为《鲁迅》开公司
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最初想拍摄《鲁迅》这部影片的人就是导演丁荫楠。为了这部影片,他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记者对他进行专访时,他说:“40年前,有很多老艺术家想拍鲁迅,但是很遗憾这个计划没有实现,我一直都想完成他们的心愿。”当记者问这部《鲁迅》的剧本有没有借鉴40年前的剧本时,丁导笑着说:“当然没有,当年的老艺术家们都是亲眼见过鲁迅的,他们的想法、思路都与我们不同。我们的剧本和电影可以说是比较浪漫的,我们对事实加以选择,然后在事实的基础上再加以创作。”据悉,整个剧本的创作差不多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请了很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来严格把关。
吸引年轻人的“鲁迅”
丁导告诉记者,影片在北京送审的时候,他特地邀请了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观看,他们看完后都表示不仅能看懂,而且非常感兴趣。而这部影片杀青前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在苏州大学1000多名学生的配合下完成的。这个最后拍摄的镜头会出现在影片的第一幕,那是鲁迅在北师大的演讲,整个演讲持续了整整三分钟,当拍摄结束后,现场的学生还深深地被濮存昕的表演打动了,仿佛看到了真正的鲁迅先生。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在《鲁迅》这部片中,丁导的导演风格从“大写意”转型成了一个“情感导演”。对此,丁导解释说:“这次的主角是文豪,而不是政治家,而在他生命最后的三年,从他生病以来,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情节走向情感高潮的过程。影片的后三分之一部分都集中表现鲁迅的情感生活,特别是后来他病重时,仍然不忘鼓励年轻人,扶持年轻人,以及许广平和他之间的爱情。他对妻子的那种依赖,年幼的儿子海婴在他们中间也起了一个穿插的作用。影片的风格渐渐由原来的‘大写意’转向了一种‘工笔画’,细腻地刻画这种夫妻间、父子间、母子间,以及生与死之间的各种情感,向大家展现一个越来越人性化的鲁迅,让他从伟大崇高走向了平凡亲切。”
影片看点
鲁迅原著组成“七个梦”
《鲁迅》这部影片选取的是大文豪生命中的最后三年,其中运用了很多时空转移的手法,用鲁迅笔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篇《女吊》、《药》、《阿Q正传》、《孔乙己》、《社戏》等来构成七个梦境,除了能给观众带来欣赏上的冲击力外,也能更完整地表现出鲁迅的思想脉络和他的一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的一幕,在那个梦境中出现的正是先生笔下的《坟》:夜晚,孤零零的坟头,这时一颗流星出现,划过天际,随即消失,影片用这个镜头来象征一代文坛巨星的陨落。据悉,流星的特技效果是不久前专程在香港制作完成的。
感人父子情
片中反映的鲁迅和海婴父子之间的感情,能让观众体会到伟人也有他平凡的一面,在面对亲情的时候,他也可以不那么“横眉冷对”,而只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片中有一幕镜头,当时鲁迅已经身患重病,和许多普通人家一样,每天晚上年幼的海婴都会上楼去跟爸爸道一声“明早会”,然后听到爸爸跟他说完同样的话后才去睡觉。那天他照例如此,可是鲁迅却因为身体缘故,不停地咳嗽,以致不能说出这短短三字的“明早会”,可是海婴不知道,还以为爸爸没有听见,于是他不停地重复着,而鲁迅拼命地想说出这三个字。一旁的许广平看不下去了,伸手打了海婴,让他不要再叫了,这时,鲁迅挣扎着上前制止,并终于努力说出了“明早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情节,但是它放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却带给人们极大的情感冲击。
“腊叶”连接夫妻情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是影片的看点之一。片中有一段叙述鲁迅谢绝了苏联方面请他去治病的邀请,许广平不理解,于是两人争吵起来。许广平索性就在床上面对着墙不再理鲁迅,鲁迅开始读散文,这时候一片腊叶从书中落下,鲁迅对许广平说:“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这是你多年前送给我的腊叶,你曾经拯救过我一次,现在我也不会轻易死去。”而两人从争吵到和好,更是不能用一般的相拥来示爱。当许广平将头靠在鲁迅肩上的时候,鲁迅轻拍她的手,迟疑了一下,随后轻拍了两下,许广平的哭声仍不止。鲁迅回身取烟,点燃,用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抽着烟,看着许广平继续抽泣,直到睡去,腮边仍落着泪。张瑜和濮存昕在找这个表演点的时候,花了很多心力,而那一场戏更是排到了夜里三点。
孤苦母子两相依
片中后半部分有一个场景,那时鲁迅已经病重,在病房中抽积水,这时候海婴来了,鲁迅让他来到了病房前,父亲默默地拉着幼子的手,伴随着抽出水的滴声,一种悲凉的气氛笼罩在病房中。当许广平领着海婴出来,两人坐在空荡荡的医院走廊里时,年幼的海婴突然问妈妈:“爸爸的病会不会好?”,随着镜头的慢慢推远,预示着母子两人未来的孤苦命运。
再现千人送葬场面
拍鲁迅追悼会时,有几千群众演员参加演出,用以再现当年宏大的送葬场面。按照丁导的意图,在筹备追悼活动的场地,突然间乐队奏起,棺灵抬出,所有人都回头,流动的镜头和定格的镜头中有节奏地变化着,让观众能感受到鲁迅的亡灵如同冥冥中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种能量,鲁迅之极乐,鲁迅之极悲,正是当时百姓和民族的极乐和极悲。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鲁迅”,共找到
1,910,98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