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维也纳4日专电 近几日,由江苏演艺集团运用新体制运作的话剧《圣人孔子》在维也纳的演出,激起了当地巨大的中国话剧热流,除了每晚观众席均爆满外,当地的报章也用大篇幅来报道与讨论《圣人孔子》。考虑到很多外国观众对于此剧浓厚的深层探究兴趣,昨晚,该剧导演兼编剧张广天在话剧演出后与奥地利观众进行了一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其间甚至有较为激烈的文明碰撞。
前来观看演出的不少奥地利人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不过这种了解大多停留在中国古典文化所传达的资讯中。他们对于中国当代人的生活与观念,是相对陌生的。一位女士第一个站出来询问张广天,为什么会选择“孔子”来做话剧主题,张广天告诉大家,选择孔子是因为他在中国很有影响力,也就是说虽然中国人中有不少没有看过他的书,每个人却都在一定程度上按他的思维方式做事,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孔子。张广天在《圣人孔子》中将孔子与毛泽东的话一度交替使用,令观众们感到非常好奇,有观众询问那些语言还有那些剧中表现的事件,哪些是真实的?张广天一开始说:“应该说这都是真实的。”然后,他说了一句具有中国式玄妙的话,“真实的并不一定现实,现实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实”。
有位奥地利人提起了上世纪曾到维也纳演出过的大型史诗歌舞剧《东方红》,张广天自豪地向奥地利观众介绍,《东方红》在中国舞台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与它同时代还诞生过有着较高艺术成就的京剧样板戏。维也纳人关注的中国话题很广很细,在交流过程中,台下观众不时地发出会意的点头与赞同声,不过整个场合更多的是严肃的文化探讨气氛,自言在舞台上比较紧张的张广天昨晚也敞开心扉,与第一次谋面并很快即将分开的当地观众坦率而自在地说了很多心里话。张广天说:“我是带着善意在看我们的历史,在《圣人孔子》中我反映了今天很多中国的现实,虽然这些都是用漫画手段来描绘的,但剧中的那些人就是我,也是其他中国人。不论如何,我是爱他们的。”特派记者张漪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圣人孔子”,共找到
17,285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