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原创多媒体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即将于6月17日、18日在北展剧场演出,记者日前采访了该剧导演陈蔚。这次在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广泛性上做了一些努力,使该剧更加丰富,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接受这个戏,既能够在怀旧当中感受,又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 现在的改编更具有广泛性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谈谈《冰》戏剧故事和电影故事的异同? 陈蔚(以下简称“陈”):我们把电影改编成舞台剧,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第一我们就注意了故事的广泛性,原来那个电影是非常真实的,但是因为是1963年摄制的,毕竟有一些时代的痕迹,所以我们这次更加深入了解了塔吉克民族以后,在故事的广泛性上又做一些突破,比如说一些情节的改变,原剧里假古兰丹姆是被土匪杀死,我们改编的是她被土匪刺杀后又被解放军救活,最后是幡然醒悟。改编的这个情节是现在新疆民族观众都能接受的,也比较符合他们民族的习惯。在情节的广泛性上,我觉得这个地方的改变是非常受到观众欢迎的。第二条就是从人物上来说,我认为也是做了一些更真实的改编。比如电影里真古兰丹姆的形象非常粗犷,浓眉毛大眼睛,但是我们采风时发现所有的塔吉克姑娘都是特别柔美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偏向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塔吉克姑娘的风貌。她们非常柔美,但是内心很坚强,对爱情很坚贞。从外形的设计到唱段的设计,到音乐设计、服装都让她更加惹人怜爱。 运用多媒体手段不是跟风 记:现在很多舞台剧都运用多媒体手段,《冰》剧是否也因为这个考虑加入了大量的多媒体? 陈:主要还是艺术上的创新,对成熟的导演来说,我们的手段和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要做到艺术舞台化,我们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的呈现可以说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一个老电影改编的舞台剧又没有脱离老电影,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的运用并不是我们追风,而是因为这个剧是老电影改编的,它的影响作用非常大,把电影舞台化这样很多难度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舞台与多媒体的结合,在舞台上很多不方便表现的地方也就可以表现了。我们不但在原有的电影中做了剪接,我们的多媒体导演还拍了一些现在的影像资料运用于剧中,新老影像的结合还不留一丝痕迹,让观众很欣喜。电影舞台化这个难度解决了以后,这个呈现还是不错的。 音乐、舞蹈与剧情 良好的结合 记:原电影音乐深入人心,关于音乐的使用,在创作之初有何考虑? 陈:有两点。第一点,保留几首脍炙人口的老歌,我们用了《高原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但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的节奏改变了几次,还有《怀念战友》,我处理成阿米尔的独唱和战友们的合唱了,都很好地保留了观众特别熟悉喜爱的歌曲。卡拉的副歌我们也很好地保留了。第二点想法是这四首歌一定要结合进剧情中,就是剧情发展到这个地方唱这首歌适合,而不是完全的不理剧情,在这两点基础上,别的音乐都是我们上帕米尔高原采风,录了很多素材,根据这些素材创作的。一部分是塔吉克的民族音调贯穿下来,第二部分就是运用老歌、运用塔吉克族民族音乐以外,别的歌都是自己创作的。两个作曲家进行了很好的创作和改编,戏剧性的音乐很到位。 记:作为音乐剧,舞蹈的元素很多,在这个剧中是如何考虑的? 陈:在这个剧中我们的原则就是歌舞必须是为剧情服务。这个戏里的民族元素一定不能脱离剧情脱离人物。一些手段的运用非常大胆地运用了音乐剧的元素,比如马刀舞、马鞭舞都是用音乐剧的歌舞形式,你看到的是歌舞场面,但是它是音乐剧的形式,不是单独的一个歌舞。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古兰”,共找到
18,181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