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7”的北京告别演唱会之后,Beyond就要解散了。在黄家驹已经逝世12年的今天,Beyond在歌坛的影响力依旧如此巨大,相信这很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其实,Beyond成立至今22年,几乎就是一部被误解和忽视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回首Beyond的历史,为Beyond正名,再合适不过。
误解和忽视之一:Beyond摇不摇滚?
Beyond也算摇滚?这是一个当年可以经常听到的不屑评论,甚至直到今天,也有人仍不愿承认Beyond在摇滚乐界的地位。
对于内地很多摇滚音乐人来说,Beyond的音乐不够狠、不够躁、不够力量、吉他声音也不够大。一句话:就是不摇滚,太流行。可事实是,虽然不愿意承认或者刻意回避,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又有哪个北京的摇滚乐队在成立初期没有排练过Beyond的歌?又有多少摇滚乐队没有受过Beyond的影响?而这些年过去,北京当年的“愤怒青年”摇滚乐队还有几支存活?当年曾经不屑Beyond的乐队究竟有几首歌、几张专辑留了下来?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22年前,Beyond刚刚成立,他们早期的音乐是以对理想的抒发和对现实的愤怒为主的,那个时候的Beyond也是“愤怒青年”,他们也做过不少在大型歌坛颁奖典礼先领奖再到后台立刻打碎奖杯的“愤青举动”。但Beyond很快从愤怒中走了出来。黄家驹发现了这个道理:摇滚并不意味着萎靡,也不是漫无目的愤怒,更不是为摇滚而摇滚。摇滚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真实、一种对于生活和精神的关注。Beyond从此超越了是否摇滚这个幼稚的命题,正如汪峰所说“Beyond在那个环境下做出那样的音乐,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摇滚不摇滚没有意义”。而叶世荣回忆“愤青时代”,也笑说怀念那时的青涩。年轻时谁没有热血?热血和愤怒不是摇滚的唯一,更不是摇滚的成熟。
误解和忽视之二:Beyond对商业妥协?
内地摇滚界对于Beyond的忽视主要是摇滚不摇滚,而香港摇滚歌迷当年对于Beyond的误解是对商业妥协。
成立之初,Beyond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地下乐队,自己排练写歌,自己凑钱出专辑、甚至自己找场地开演唱会自己卖票———结果是,只坐了两排观众。而之后Beyond签约出的早期唱片,音乐也依旧是强调地下感觉标榜愤怒,虽然不乏力作,但始终销量惨淡。当中期Beyond开始更重视旋律、更重视歌词的现实性和内涵之后,Beyond才开始了自己的新时代,也改变了华语歌坛的样子。他们真正做到了把乐队形式、悦耳旋律、深刻歌词有机地结合,他们把摇滚乐从地下带到地上,把摇滚乐的影响从小圈子扩大到大众。可以说,Beyond的音乐实现了真正的包容。
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说,很庆幸Beyond不是一个地下乐队,很庆幸Beyond有一定的商业化。Beyond注定不是一小撮人的Beyond,它的出现就是要影响大众的。他们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摇滚乐,因为他们影响了整个华语流行乐坛的走向。这种意义,也绝非商业两个字可以概括。
误解和忽视之三:三人Beyond江郎才尽?
1993年6月30日,以黄家驹受伤和之后去世为拐点,Beyond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黄家驹一死,很多人对于三人的Beyond都很怀疑,怀疑他们是否能够继续辉煌,更怀疑他们会马上解散。可是他们并没有解散,还坚持了12年,还一直在出Beyond的唱片,后期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只不过,这些唱片影响力远不如黄家驹时期,所以很多人又说三人的Beyond已江郎才尽。
其实,黄家驹离开之后,黄贯中成为香港音乐界的中流砥柱;叶世荣仍然是首屈一指的鼓手更成为成熟的歌手;家强从事幕后工作多年,去年也出版了其个人专辑;甚至只是短暂加入Beyond的刘志远,也已经成为陈亦迅的制作人。
可以说,在黄家驹去世之后,以三个人的个人发展来说,叶世荣、黄家强、黄贯中都成功地超越了自己,他们的专辑也都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可以说他们的音乐没有黄家驹时期流行,也没有黄家驹时期经典,但说他们江郎才尽并不公平,因为决定他们的新音乐是否流行因素很多,有香港歌坛的大环境原因,也有更多的个人音乐方向的原因。因为“5·27”是Beyond的告别演唱会,所以在演唱会上将不会有三人的个人作品出现,但对于希望更了解他们的歌迷,Beyond三子的个人作品绝对值得一听。而三个人各自音乐取向的不同,相信也正是他们分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