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第五代”刘三姐唱山歌,重排加入新元素,观众褒贬不一
本报讯(记者张璐诗)4月29日晚,广西刘三姐剧团(原为广西彩调剧团)重排的五幕歌舞剧《刘三姐》在解放军歌剧院进行了北京首演。该版《刘三姐》改编自1960年晋京上演的同名彩调剧和1961年同名电影基础之上,加入了不少“时髦”元素,但观众却有不同看法。
是“重排”不是“复排”
当晚,“树缠藤,藤缠树”的悠远清唱,由MIDI(迷笛)和交响乐,加上二胡、唢呐等民乐器共同组成的背景音乐也令人瞩目。只能容纳几百人的解放军歌剧院里“充塞”着各类观众:包括了1960年看过原版歌舞剧的老观众们,电影版演员的家人,以及盯着“刘三姐”之名而来的国外演出商。
导演龙杰峰在首演前介绍,该版《刘三姐》是重新改编的“重排”,而不是照搬的“复排”,单是剧本就修改了三年。而参与改剧本的人士包括了原版的作者和编剧,最终定稿去除了样板戏的印迹,当中的舞蹈和音乐等都重新进行编排,并将原来的8场戏改成了5场,时间压缩到100分钟。龙杰峰说,所有的音乐都重新编排,而在署名上会标明“根据1960年版民间歌舞剧《刘三姐》改编”及改编者姓名,并强调“我们没有版权问题”。舞台上呈现的舞蹈颇为妖娆,龙杰峰表示,舞蹈也重新编排过,包括展示广西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融入了踢踏舞等时尚元素。
三代“三姐”同台
新版彩调剧《刘三姐》仍由1960年排演的广西彩调剧团担纲演出,但“刘三姐”的扮演者已经换到了“第五代”:由去年在张艺谋执导的漓江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主角王予嘉饰演,她和第一代刘三姐“傅锦华当年登台时一样,同为19岁。王予嘉告诉记者,自己3岁时看过原剧后就曾脱口而出”长大后我也要演‘刘三姐’“。她提到目前生病住院的傅锦华亲自辅导了自己一个多月,甚至在医院里还给她说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和”第四代“三姐周谨和吴似梅在新版中分别扮演”王媒婆“和”莫怀仁“的”妻妾“。
■观众反应
褒:加入交响乐比较新鲜
在新版《刘三姐》首演前,电影版主角黄婉秋曾对剧组提过建议,她提出,这些年各式各样的《刘三姐》,服饰全都变得不认识了,她希望这次不要改动过大,过分求新而丢了传统精髓。内容上可以不像以前那样突出阶级性,但也不要新潮过头。
看过新版本之后,电影版《刘三姐》中饰演“阿牛”父亲的演员张巨光的妻女表示,对新版本都很接受,认为当中唱的部分更突出了,还加入了交响乐,比较新鲜,而舞美造型上借鉴现代手法“也很必要”。
贬:夸张舞蹈有点过了
一位自称“《刘三姐》热心观众”的诗人陈先生认为,剧中新加的夸张舞蹈动作,如三姐与“阿牛”调情时的动作、“王媒婆”的举止、狗腿子满台打滚这些“有点过了”,觉得《刘三姐》“始终是正剧,而不是幽默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