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鉴证科 本版内容涉及影片重要剧情,极有可能影响观影乐趣。
本周重案
《三岔口》
“很多人说港片的剧本肤浅,我这回特地找岸西合作,要给动作片赋予更深刻的人性内涵。”陈木胜所说的新作《三岔口》已经在这个周末全面公映。
此前该片已经分别在香港娱乐博览会和内地试片场先后亮相,郭富城的突破性演出,和影片文戏武戏的巧妙结合博得众口一词的称赞,岸西的剧本当记一功。毫无疑问,这是本周最值得鉴证的作品。
之前,关于剧情的一连串疑问也由此引发。本报记者为此前往香港,与岸西对话90分钟,试图解开《三岔口》的几个谜团,并对陈木胜做了更深入的访谈,试图窥见把剧本“简单化”的“手术”过程。
■ 品质级别
★★★★★:经典,非看/听不可。
★★★★:优秀,很值得一看/听。
★★★:不错,可以一看/听。
★★:很差,不必浪费时间了。
★:非常差,惨不忍看/听。
起源:失踪案+警察
“老板说给我郭富城、郑伊健、吴彦祖三个男主角,‘随便拿去拍’”。曾经以《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和《新警察故事》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导演陈木胜,从老板手上接过三位男主角,并把他们交给著名编剧岸西:“这次我想在动作片里融入更多人性的东西。”
岸西拿到这三个男主角,构思就从她一直想拍的失踪案开始:“我定了两个点,一个是黄德辉失踪事件,一个是警察。”香港房地产富商王德辉在1990年4月失踪,遗下超过100亿港元的遗产,直到1999年他的父亲向法院申请宣布儿子死亡。关于王德辉的行踪,一说是他的确死了,一说是他隐匿在某个城市。这位传奇人物引发了岸西的好奇,并被写到片中曾志伟的对白中。
“另一个点是警察。有时你做了一件事情你觉得是错的,但是你多走几步就发觉是对的。像这个警察,他有一个案子查不出来,被停职,然后他去查另外一个案子,结果被他破了案。”接着,岸西再考虑警察周围应该出现哪些人,人物逐渐丰富。
角色:并非量身定造
既然拿着三个男主角来编,警察、律师和杀手这三个主要角色的设计莫非考虑到演员本身的特质?岸西很爽快地摇头:“没精力考虑演员了。我要写故事,要掐时间,已经顾及很多了,还要考虑演员,我肯定写不了。” 她先想到一个复杂的故事,再从京剧名段借来片名。
“一个警察失去了女朋友,一个洗黑钱的人要对付证人。我是先想到这两件事,而这两件事情我需要一个警察,一个坏人,一个律师,那还有一个人去干掉这个证人,那就是杀手了。”岸西承认故事跟片名有点“牵强附会”:“想片名很难,当时我压力好大。我觉得名越短越好,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三岔口’,我觉得它够杀气,还好导演也喜欢这个片名。但我并不是围绕这个片名去编的,如果硬要从片名里寻找含义,我觉得有点牵强了。
合作:编剧要让导演有感觉
《甜蜜蜜》和《男人四十》已经成为香港电影之经典,而后来的《特务迷城》并不叫好,于是大家都说岸西的文艺片很棒,但并不擅长写动作片。岸西手里夹着一根烟,凑到记者面前摇头好几遍:“我更正一下,我从来没有写过文艺片。《甜蜜蜜》那些都是爱情片、商业片。爱情片其实更难写。”这回有陈木胜在,岸西不懂动作不要紧。合作的关键在于,“要在写成剧本的时候营造一些气氛,要有足够的事情发生,让导演感受到文字的气氛,才能让他想到如何制造动作。”
警察和杀手在公路追逐、菜市场打斗,还有“车倒后”一幕,都是陈木胜顺着剧本添加的动作场面。说到“车倒后”,陈木胜就来劲了:“原剧本是写他把车撞上了山崖。我觉得这个设计已经用得很多,比如《香草的天空》。干脆我就把它改成在斜坡上任由车倒后走,郭富城在车内伤心欲绝。”的确,这一幕也值得陈木胜“得意”一番。
■ 现场直击
“岔口”太多有点散
品质鉴定:★★★☆
鉴证员:谢世明
香港金牌编剧岸西(《甜蜜蜜》、《男人四十》)这回有点让人失望,虽然《三岔口》的立意不错——片中三个男人代表着人生不同的路口方向:“郭富城”,警察,磊落正派却要按规矩办事;“吴彦祖”,杀手,活在黑暗中却无所拘束;“郑伊健”,律师,处于表里矛盾的黑白之间,一心想做好人却身不由己。
三个共具良知、内心受困扰的男人由一个相互关联的案件微妙地联系起来,既友又敌,暗暗角逐。只是整出戏的结构松散,文、武戏相互游离,不少情节更因缺乏交待而显得牵强,比如在郭、郑生死决战的紧要关头,“李心洁”却突兀地出现了。尽管影片案件悬念较强,但大多时候剧情有些平淡,结局的高潮戏爆发力又不够。
岸西向来对内心情感戏比较擅长,《三岔口》中三个男人都各自有一段戏份不少的爱情,只可惜把主要的“宝”押在郭富城身上看来是有些不妥。为失踪女友痛苦等待十年的,对这个内心丰富的悲情角色,看得出郭富城的确已经很卖力,又是发狂发颠又是痛哭流涕,可惜却稍嫌不够动人。倒是吴彦祖饰演反派越来越驾轻就熟了,很有些吴镇宇般的爆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