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撞车:本届茅盾文学奖上“硬碰硬”、第二次撞车:同时选拍明代题材的大戏第三次撞车:同时定于9月由四川人开拍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大多成为影视剧的改编对象,如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昨日获知,刚刚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熊召政的《张居正》,写的是明万历年间的“铁血宰相、柔情男儿”、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张居正,已经被改编成50集电视剧,很快就将开拍,投资方紫禁城影视公司意将其拍成另一部明朝版《汉武大帝》。巧的是,和他一同获奖的另一作家柳建伟,所写的明代大戏《大明悲歌》早已完成,也将拍成一部近60集的明代大戏。 二人不但在茅盾文学奖上碰面了,改编的大戏也在同样朝代、同样题材上撞了车。更巧的是:居然两个大片都将由四川人拍摄!十分有戏剧性。昨日记者采访了两位作家,各有各的道理和招数,看来明代戏,将会比清戏一个二月河更热闹得多了。 柳建伟:我写了整整7年啦! 据了解,影视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像《雍正皇帝》等清代大戏出来后,至少10年内,不会再批同朝代的题材,他们会怎么办? 昨日柳建伟说:单这部小说我就写了3年,剧本磨了4年,去年11月剧本就全部完成了,去年3月,导演陈家林、熊郁等,就在花水湾集聚,“连演员等都开始运作,商量了好几套方案。”但遗憾的是,柳建伟的本子因某些原因放置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张居正》的选题抢先通过了审查。“申报晚了,只好等一段时间,但也就等一段时间吧,上月听说正在审,估计没什么问题,今年9、10月能开机。 但柳建伟申明:“其实我们俩写的完全是两回事。他写的是人物,我写的是整个明朝,还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等3位皇帝,当然其中也有张居正出场,内容涉及的历史时期,只有三分之一是重叠的。但审批选题、商业运作的游戏规则我们还是会遵守的。”但柳建伟显然十分期待这种造成的竞争态势。 熊召政:作家从不在擂台 熊召政昨日说:“我没见过柳建伟和他写的《大明悲歌》,但作家不是在擂台上,一朵花和一朵花完全不一样,互不影响,我预祝他成功。”他表示,他写《张居正》酝酿了5年,写了5年,剧本磨了1年,重写了30万字,“真是什么辛苦的事儿都让我给碰上了。”为《张居正》的改编和电视剧的运作,熊召政还专门成立了他自己的“万象公司”。“剧本已经在3月通过了广电总局重大题材组的严格审查,9月将开机。”《张居正》是三方投资:紫禁城、湖北电视台和万象公司,投资大约在两三千万。 钟情明代有理由 《张居正》是这次茅盾文学奖唯一全票通过的作品,也得到金庸、王蒙的盛赞。据熊召政透露,该书的繁体字版本是由香港的《明报》集团出版,新书都会送金庸看,因为那时金庸正在改《碧血剑》,对明史很感兴趣,在他到香港参加首发式时,还就崇桢为什么40年不上朝等历史问题,和熊召政谈得很投机;突然一天《明报》老总给他发个传真,说:“给你个惊喜”,结果就是金庸专门写的读《张居正》的文章手稿,说:“历史小说有‘古为今用’的作用,但不能以‘古为今用’作为目标而写小说,那可能有牵强附会,勉强影射的作用。我欣赏《张居正》,……不勉强将他(张居正)推入现实的框子里,影射现实……是很好的历史小说。”据说金老爷子很久没动笔了,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星期。王蒙在致香港明窗出版社的信中,也说:“他(指熊召政)的书不是戏说,不是借历史的掌故哭自己的块垒,而是一种洞明,一种领略,一种成熟,一种不可没有的智慧。” 为什么两个茅盾文学奖得主同时钟情明代?熊召政如此解释:“明代是中国文化的烂熟期,有很浩大的事件,故事很好看,有很多思考,大家同时关注同一段历史,完全可能,都可以写得很精彩!” 记者何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