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我们习惯在前面加上“火红的”这个形容词,劳动人民的节日在五月,青年人的节日也在五月,用什么样的心情度过这个春夏交接激情涌动的五月呢?似乎看场“青春话剧”是个不错的选择。以下介绍的这两出话剧都是记者观看彩排后有感而发的,而对一个戏的灵魂——导演的描述,大致可以看到这个戏的未来。 《赵平同学》 田沁鑫不断颠覆自己 时间:4月29日~5月15日 地点: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 轻松悬疑的小戏 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导演编剧并导演的《赵平同学》通过六十年代生人和80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展现“现在青年们心里在想什么”,它源自大量采访大学校园中的真人真事,内容中不仅有情感、责任的探讨,也直面了青少年的性问题。田导敏锐的捕捉到80后小孩与长辈真正不同的地方:有些老师难以理解现在学生的想法何以如此以个人感受为中心,然而从没想过始作俑者其实有可能正是自己这一代人。 只有一个小时长度的戏是导演刻意设置的。“这戏应该是观众轻轻松松的看下来,没怎么察觉就完了!我设计的是从晚上7:30到8:30看戏,然后观众还可以进行别的娱乐活动去啊。”田导边说边微笑。 由于刚从韩国回来,在那里仅用20多天就和韩国演员排演了韩国版《生死场》并引起了巨大反响,所以此次田导很希望国内演员能达到韩国演员的状态:对待戏剧的职业化和演起戏来的轻松愉悦完美结合。她说我们太缺少一种明朗积极的演出状态——经她调整下的此次演出的演员们,非常轻松自然的表演(比如演着演着跳出戏来和观众说说话),台词则在生动诙谐中每每有惊人之语(比如说西门庆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极致男人)。“赵平事件”到底如何解决,观众在不知不觉的轻松观看中就被悬念带到了最后。 举轻若重的导演 离演出只有5天了,记者去看彩排时发现田导还在严肃地批评演员,仿佛这出戏有问题,但其实在接下来的观看中记者发现这真的是一出非常有趣的“轻松小戏”,让人不是微笑就是大笑甚至有些地方会发出冷笑,总之面部是一直有表情的。也许是田导追求完美吧,因为剧本是她写的,她知道它好在哪,能达到什么效果——正是对演员的严肃批评和高要求才建立起一出好看的话剧的基础。 《心灵游戏》能改变人艺定位? 时间:5月1日—5月15日 地点:首都剧场 拷问心灵的故事 话剧《心灵游戏》是根据毕淑敏创作的小说《心灵7游戏》中“我的五样”章节改编而成的,讲述一辆自驾游俱乐部的越野车在荒漠中抛锚,车上有警察装扮的技术指导、有患抑郁症的IT精英、有遭受性暴力的都市白领、有爱财如命的银行经理、有同性恋倾向的“北漂”。五个年轻人在一场心灵游戏的拷问下袒露襟怀,直指人生本质。故事是毕淑敏一贯的冷静犀利中带着温情的风格,但原本一个严肃的小说要搬上舞台,似乎只有静静的讲述而没有矛盾冲突是难以吸引人的。 举重若轻的导演 和有些焦虑的田沁鑫导演不同,人艺的任鸣导演每次看上去都是喜气洋洋的。此次他选择了毕淑敏的小说改编为剧本,这一方面说明当前剧本来源的广泛,另一方面不也说明好的话剧剧本的稀缺吗?由于彩排当天看到的剧场是空旷的,演员是着便装的,灯光音响等也暂时是不完整的(不过从舞美设计的讲解中可以感受到舞台设计是有强烈现代感的),所以对此剧的印象全来自故事——而故事是毕淑敏写的,所以任鸣导演的指导还看不出太多。也许到了正式演出时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任鸣导演已“宣誓”:要用《心灵游戏》改变人们对人艺的看法,人艺不光有《雷雨》、《茶馆》这样的传统大戏,也有年轻的戏!——任鸣说“年轻”是因为此次用这些年轻人来挑大梁是人艺传统上没有的,但年轻人是否爱看呢,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吕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