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
封禅礼毕,武皇后陪伴着高宗来到曲阜,尊赠孔子为太师。一些文人学士齐来敬献,武皇后与鸿儒们谈笑风生,经史子集对答如流,对皇后的学识,学者们深为钦佩。
在回长安的路上,魏国夫人与高宗同坐一辆马车,她不断从车窗探出头来,把挑衅的目光投向后面武后所从的凤鸾车。武后被刺痛了。
回到长安,高宗终因不耐劳顿,卧病不起,令太子李弘监国。武皇后对太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高宗病重期间,武皇后不离高宗左右,想方设法替高宗排解烦闷的心情。太子李弘不负父母重望,临朝理政兢兢业业。可是武后逐渐发现,年轻气盛的儿子已经成了复古派老臣们手中与自己的新政相对抗的一张王牌。武后在推行她的新政的过程中,一直抑制门阀贵族和皇族把持朝政的状况,而太子一理政,这些失落的门阀贵族们就千方百计地拉拢太子,把太子推到了食古拒新一伙人的最前头,而太子对自己的这种处境却一无所知。这让武后心急如焚。
怒火冲天的魏国夫人一直在向武后挑衅,武后念她年纪尚小,处处让着她。不想魏国夫人竟然在高宗大宴群臣的场合下当面以言语讥讽武后,满朝文武连高宗在内都无可奈何。
武后的哥哥为改善与武后的关系,在府中设宴,请族人座陪。魏国夫人在宴会后突然死去,经太医诊查是死于中毒。虽然武后将涉嫌下毒的异母兄长推出斩首,但仍平息不下去魏国夫人是死于武后令下的传言。太子李弘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当着武后的面问母亲魏国夫人的真正死因。武后对儿子用这样的态度质问自己非常不满,但木已成舟,她不能再换太子了,那将导致国内大乱。她对太子耐心而又宽容,可太子已是一腔悲愤。
第12集
这时几外贵族老臣不断在太子身边出没,甚至告诉太子,如果任凭武氏这样下去,李家的一切包括皇位都将会被武氏取代。太子痛苦之极,他终于忍受不住,当面来问母亲了。武后对儿子被人挑唆而不觉察感到异常焦虑,她对太子苦口婆心,观他赞成不可轻信那些要拿他当枪使的小人的谗言。太子对母亲的话将信将疑。
为了安抚内心孤寂的儿子,武后决定为他主持大婚。她在忠臣堆里选中了杨思俭的女儿,太子在这件事上十分听从母亲的意见。就在太子大婚在即的时候,有人不得不告诉武后,杨家的女儿早已与人私通,已不合适做她的太子妃了。那人说出了与杨家女儿私通的人的姓名,竟是武后一直非常看重,要好好提拔重用一番的外甥武敏之。武后异常震怒,严惩了自己的外甥。
武后又为太子选了一位姑娘,并亲自主持了儿子的大婚。婚后的太子显得越来越懂事,处理事务也显得与以往大不相同,似乎一下长大成熟了起来。武后和高宗对此深感欣慰。
此时唐军完全征服高丽,大军凯旋而归。南方一些时有反逆之举,也被唐军一一剿平。高宗高枕无忧,他自称为天皇,称武皇后为天后,并亲自监制了十几曲朝堂礼乐以贺太平盛世。
高宗为了纪念眼前来之不易的一切,想建一座明堂做为当朝德政的标志。
武皇后并没有被眼前的些许胜利冲昏了头脑,她认为应该抓住这个治国的天赐良机。她将她思考多年的十二项理政设想写成奏折上奏高宗,史称“建言十二事”。其中主要包括劝农桑,轻赋敛,息兵戈而以德化天下,增加官俸,量才擢升官吏,广开言路,杜绝谗言,禁免浮华淫巧和大兴土木等治国方针。上表之后,高宗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高宗、武皇后为“二圣”。
第13集
高宗苦于风眩病,提议将帝位逊于武皇后,宰相郝处俊极力反对而止。由这件事武皇后看到在皇帝生病不便理政情况下,宰相将可能逐渐包揽大权。于是她召文学之士元万顷、刘(礻韦)之等人入朝廷著书,同时令其参决奏议,以分宰相之权。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北门学士”。武皇后的做法使高宗身边有了一个智囊团体,避免了相权过重。
这时一个沉重的打击劈面而来,太子李弘在跟随高宗和武后谒太宗陵的途中暴病而亡。高宗面对这一打击几乎支撑不住。武皇后也难过异常。帝后二人隆重地安葬了李弘,高宗亲自为李弘写下了墓前的碑文。之后,封次子李贤为太子。
雍王贤既无政治野心,又无出人头地的非分之想,他白天在筵经院编修《后汉书》,到了晚上就时常与宫女和宦官们纵酒狎戏,欢宴竟夕。
贤平常在宫中曾熟读者庄著述,深知无为独处的道理。因此,他在当上太子之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对付可能会降临的灾难。不久之后,太子贤的防微杜渐简直到了病态的地步。武皇曾多次让他离开长安前往洛阳,协理朝政,他总是借故推倭,留在长安,做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凡是武后所赐的美食佳酿,他一概弃之不用,另外,为了防备不测,他暗中吩咐左右亲信将一些武器藏入马厩,这样,一旦宫中有变,他也不至于束手就擒。
太子贤没有想到的是,母后对他一直非常钟爱。在武后的四个儿子之中,她内心对贤最为赏识,她虽然不像高宗李治那样溢于言表,但太子贤的强健的体魄和能骑善射的习性让她颇感欣慰,她仿佛从他身上又一次看到了当年太宗皇帝的影子。对于一心推行新政的武后来说,聪慧好动的贤不仅不会像弘那样成为门阀贵族们的利用对象,相反,也许他能成为自己未来的帮手。
第14集
但李贤的所作所为却使高宗武后大失所望。他故意躲着母亲,就连母亲几次派人到长安来催他前去洛阳面谈,他都借故推诿。武后亲自写下了《少阳正范》和《孝子传》两书,派人专送给太子贤,并嘱他仔细领略书中的精妙。太子贤内心十分清楚,这种看似“劝进”的赠书仪式实则上是母后在暗暗指责自己的忤逆和不孝。
太子贤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一连几天闭门幽思的结果,促使太子作出了一个大胆妄韪的举动。
一天深夜,道士明崇俨在返回洛阳的途中为刺客所杀。在当今的朝廷之中,居然还有人胆敢对武后的宠侍下手,它使武皇十分震怒,她下令对此事严加缉查。几经周折,凶手赵道生终于供称:刺杀明崇俨之举系由太子指使自己所为……武皇当即下令拘押太子,并派人前往东宫搜查。搜查报告在翌日清晨就送到了武后的手中,其中一项使武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太子贤的马厩里发现了五百余件刀枪兵器……
第二天,高宗下诏,将太子贤贬为庶人,流放到两千里外的巴州。平常与太子相善的宦官侍从一律处斩。
李显被立为太子。太子更替,对朝廷来说是件大事。武皇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乞求冥冥之中的山神保佑易变的皇位。未等成行,吐蕃犯边,高宗只好停止封禅,派四儿子相王李旦率军抵御吐蕃的进攻。
为了庆贺新太子得封,武皇后在大明宫设宴,宴请百官及命妇。同时,高宗下诏免去一些遭灾州县两年的地税。朝臣和百姓越来越拥戴他们的统治者。
第15集
这一年,外番使臣来朝,请求高宗许婚。高宗犹豫不决,让武皇后拿主意。武皇后不愿太平公主嫁到外番,允许她寻婿下嫁。太平公主看中了年轻有为的薛绍,非薛不嫁。武皇后想方设法,满足了女儿的心愿。
废太子李贤周围仍有一些谋逆之人,又有几个道士模样的人不离李贤左右,给朝中增添了一缕不祥之气。武皇后当机立断,将李贤迁至巴州,远离长安。李贤一走,使朝中的一些人颇感不安。
高宗仍然打算在嵩山封禅,因病情加重,只得作罢改期。本来准备登则天门楼宣诏,可是气逆不能上马。武皇后于是召百官到殿前替高宗宣诏,她看着一脸病容的丈夫,知道该做最后的准备了。
当夜,高宗驾崩,遗诏令太子于柩前即位。令宰相裴炎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皇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是留给武太后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
在高宗的灵柩之前,李显即了皇帝位,是为中宗。武皇后的身份立即成了太后。在高宗的柩前,武太后看着面色沉郁的裴宰相,已经猜测到将会有一些事情发生。
中宗即位以后,一反两位先帝的作为,将朝堂变成了儿戏之所,视国事如游戏。当他要加封皇后韦氏的父亲韦玄贞的时候,与朝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中宗竟然说出他就是把大唐的江山统统封给自己的岳父别人也奈何他不得这样的话。武太后出现在朝堂之上,对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大加申饬。中宗不仅不认错,反而与母亲当面顶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