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徐静蕾的《一份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值得看看的,“别的”暂且不论,首先她营造的氛围还是有那么点味道的。
虽说一开始不想论“别的”,可才写到第二句,就发现这“别的”还非说不可——原来也和一些朋友的看法相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既然是大师茨格威的原著,已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片的艺术程度,徐只要忠实于原著,把原著中那女人的痴情表现出来就足够了,更何况她还请了姜文做男人,李屏宾做摄影师,她自己的这个导演就算空缺也可以了。
其实不然,将一部外国小说改编成剧本、再由剧本变换成镜头是需要功力的,更何况还要合理的本土化。凭心而论,该片的改编、本土化是成功的。而镜头里多的是北京的冬天,北京冬天悠长肃静的胡同里,是个注定有故事发生的地方,特别70年前的北京胡同,一切皆有可能。徐静蕾是聪明的。
历来女人的长情、男人的滥情,成就了很多影片,这次成全了徐静蕾和姜文。雪夜的胡同里,年轻纯稚的女学生憧憬着爱情、对企盼已久爱情的突然降临喜不自胜。那个快步行走的愉快背影,让健忘的姜文找到了一丝丝似曾相识的感觉,然而就像他的每段感情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忘记得更快——甚至连分离的借口都是一样的——要打仗了,需要离开几天,去看看局势。第一次,他对学生徐静蕾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卢沟桥事变;第二次,他对风尘后的徐静蕾这样说,是因为内战全面爆发。这对于一个在报馆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理由了。每次离别时他都会深情地说:“我回来就会去找你。”自然他回来后,也不会去找。因为他早已忘记了。
这两次重大战争之间,江小姐(徐静蕾)为姜文生了个儿子,为了让儿子过上和他爸爸一样娇宠优质的生活,她毅然“下海”了,只要是能让他们母子过上好日子的男人,不论老少,来者不拒。
很不同意该片的营销总监洪晃的观点,她认为,该片其实是在讲述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情感话题,就是一夜情。其实一夜哪有情啊?一夜只有性。准确的说,那个报馆文人的一夜应该是一夜性,江小姐同他那两夜可是太重情了,情深刻骨。那样爱他,却被他遗忘,明明可以告诉他一切,可都选择了沉默,直到临死前……可以说片中江小姐的爱情之路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注解——爱一个人好难!
最欣赏的片中镜头是,时隔8年多,徐静蕾第二次在早晨从姜文的屋里出来(那时的她已经落入风尘若干年,戴着金饰、穿着貂皮大衣、拿着貂皮手袋——里面有姜文偷偷塞进去的过夜费,全身上下都已找不出当年棉袍的袖子堪比短袖的穷教员寡妇的女儿的半点影子),迎面遇到那个一直跟随着姜文的老仆人,他正买早点回来,似乎认出了这个当年的邻居——1930年的那个青涩的小丫头,他眼神中的关切,慈善的面容,和那句礼貌的、徐静蕾听惯了的:“您早,小姐。”都让她百感交集,而老者那花白的头发似乎在提醒着她——她在她那可怜的感情道路上已经孤独地走了太久了?于是,坐在黄包车上的、衣着华丽的她眼泪横流……
看完片子,有个想法让我很不舒服,如果男人的健忘是滥情的借口的话,我不能忍受,有本事你干脆健忘地连自己是个男人都忘记了。于是我忍不住问身边的老公:今天你健忘了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