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是个电视主持无用论者。说“几乎”,一方面不可否认,还有有用的好主持人在;另一方面是,确实也有些节目需要主持。“一刀切”不合乎辩证法,这点我懂。 主持之无用,在许多电视里均有论证。姑且以体育主持人为例,其症状为:一是信口开河,什么低级错误也敢犯。“篮球射门”、“排球越位”,赛事张冠李戴。二是有用的话尽量少说。对观众想知道的赛名、进度、比分及相关背景资料,绝对惜唾如金、守口如瓶;要想了解前段赛程,近乎登天,要想获得欣赏比赛的技巧门道,那只得再次登天。三是说没用的话不怕辛苦不怕烦。最典型的是数不清的“如果”:“如果这球进了”、“如果这局输了”……就会如何如何。这等弱智假设居然也有勇气来大雅之堂招摇?四是一碗温吞水端到底。所有比赛解说都是一种风格,比赛整个过程都用一种节奏解说,体育赛事的紧张激烈、张弛跌宕的“万变”全被这“不变”打磨得没了棱角、没了激情、没了感觉。五是常有理、势利眼。主持人业余时间自可追星,但工作时间追星则是毛病,因为一旦失去公允的态度、平等的视角以及平和的心态,唯名人之首是瞻,胜则鼓吹,困则支招,败则开脱,最终则胜败总有名人的道理。这等主持,是聊胜于无还是有不如无? 好多体育比赛没有主持人,大家会看得更省心,其他节目我们在乎的主角也是节目本身,而非主持人。二十几年的春节晚会下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李谷一的《乡恋》、费翔的《故乡的云》、宋祖英的《小背篓》、邰丽华等的《千手观音》,而不大计较晚会主持人是谁。央视的一些文化含量很高的栏目,如《记忆》、《人物》等没有多少主持的元素;西安宝马彩票事件、湖北大头娃娃事件的报道,谁还记得主持人是谁?最近看《音画时尚》,兴致勃勃地欣赏郭兰英、王昆、胡松华、郭颂演绎那些感动过几代人的经典歌曲,感觉那般纯净,到头来才猛然想起十几首歌一气播下来,原来没用主持人!崔永元的《实话实说》当年风靡一时、火爆九州,有人就担心:如何延续?如何超越?小崔一旦不在该咋办?小崔也担心,得了失眠症、抑郁症。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可不必,小和、小忆们照样打理得挺好。 主持不是住持,主持是牵线搭桥,是司仪,是导游,是交流的对象,唯独不是主角,更不是节目本身。但许多主持人还是耐不住做配角的寂寞,跃跃欲试想做住持了。一是自身的浮躁心态,一是某些媒体和追星族的鼓噪,极大地刺激和膨胀了一些主持人的表现欲、主角欲,作秀和表演已经开始侵蚀和污染主持心态和主持业务本身。《挑战主持人》应该说是一档不错的娱乐节目,有人缘,也不愁收视率。但其娱乐的定位,对于主持人这个概念,显然既偏又窄。假如真用这种又蹦、又跳、又唱、又闹、又贫、又损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来裁夺和挑选主持人,那么小水、小白、小崔以及老赵、老宋、老敬们恐怕大都没戏。这方面,美国人比我们狡猾得多,NBC内部有人建议启用好莱坞大明星主持新闻节目,但一直没能如愿。NBC董事长古德曼明确表示,也许他们会提高收视率,但你们却因此失去了观众的信任。 而我们却在热衷培养和造就主持明星!就连挺有文化和思想的马东、张绍刚也在挑战主持人现场与晚辈们一同大抒其情:奋斗吧,力争上春晚,那可是主持人追求的境界和理想。可见表演和作秀的欲望扭曲我们主持人心态到了怎样的深度。 工作性质和职权范围决定了主持人是天生的配角,要想真正胜任这一角色,易也不易,一是别把自个儿看得过重,再是得牢记那句名言:“功夫在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