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8日至10日,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三本将连续三晚亮相北大,“青春牡丹、北大还魂”成了当下校园中最时髦的语汇。日前,该剧制作人、著名当代作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白先勇出现在北大,与北大学子进行了对话。
白先勇说,我学的是外国文学,后来又在美国教书,我敬仰西方文化,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根,是不可能去欣赏别人的文化的。就好比看惯了窗外的花朵,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后院的牡丹最美。昆曲没有青年观众就没有希望,希望大学生们也能够喜欢《牡丹亭》,能够亲近自己的文化。
谈到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他说:“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所谓青春版是把正规的昆曲进行改良,其实这是一台恢复正统的演出,两位老师汪世瑜和张继青传授的是很正宗的表演。另外我们的布景遵循的是极简美学的观念,合乎古典抽象、写意的原则。我常听观众说要看原汁原味的昆曲,但究竟什么是原汁原味?是汤显祖时代还是民国初年?我们也不知道,目前唯一能够留下的就是‘传’字辈老师传授的表演,我们正是遵循于此的。可能有一些观众还不大习惯青春版《牡丹亭》,我想多看两次就会习惯的。”
有学生问到昆曲会逐渐消亡的问题,白先勇认为,昆曲本来就是小众文化,是精英文化,社会中需要有流行文化,但同时也需要精英文化,二者并行不悖。虽然昆曲完全在市场中竞争是不可行的,但也并不悲观,“《牡丹亭》完全有可能像《猫》和《歌剧院魅影》一样向世界推广,我有信心。”
(伯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