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上的来客》载歌载舞进京(图) |
 |
 |
YULE.SOHU.COM 2005-03-28 10:12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
|
6月中旬,由新疆歌剧院带来的五幕民族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即将在北京北展剧场隆重上演,为了解这部音乐剧的创作过程,对该剧的演出盛况先睹为快,为探寻新疆的民族风情,记者跟随该剧在北京演出的主办方及音乐专家团远赴新疆考察采访,充分体验到该剧的艺术魅力以及当地人民火一般的热情。
剧情让现场观众感动得落泪
40多年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已经大获成功,并从此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影片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等,至今仍然脍炙人口。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就是根据这部同名电影改编,该剧很大程度地忠实于影片的情节,引用了当年著名音乐家雷振邦创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老歌,并通过多媒体手段融入了电影经典片断,同时又加入大量的新疆歌舞,有很多抓人眼球的地方。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该剧在乌鲁木齐首演开始后,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尽管该剧的票价相对于当地的消费水平显得非常高,但是仍然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观看,甚至有很多人从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赶到乌鲁木齐看演出。该剧一开场的时候,剧场灯光转暗,观众可以通过舞台前方的纱幕看到后面的巍巍雪山,非常雄壮迷人,同时又隐约暗示着这里即将有很多不平静的事情发生;随着节奏强劲的鼓点响起,剧场内的光线变强,纱幕升起,十来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屹立在雪山上……这个开场颇有先声夺人的气势,同时也强烈地吸引着观众向下看下去。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时而因为真假古兰丹姆的出现而困惑,时而为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和智慧而赞叹,时而为真古兰丹姆的坎坷命运揪心,时而为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落下眼泪,时而随着剧中的经典歌曲轻声吟唱,时而为剧中所熟悉的台词——比如“阿米尔,冲!”——而发出会心的笑声……可以说,大家已经完全被紧张刺激的情节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如果说,中老年观众从中找到了怀旧的体验,那么年轻观众有的虽然完全没有看过电影,但也被该剧深深感染。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看到一直乔装成善良奴仆的匪首阿曼拜终于露出真实面目时,瞪大了眼睛对身边的女友说:“我一直以为他是好人,没想到他是个奸细,真是太可恶了。”坐在记者前面一排的一位年轻姑娘,则不断地拿纸巾擦拭眼泪,感动她的,不仅有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更有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以及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和保卫祖国、维护统一的牺牲精神。
改编是要扩大《冰》剧的受众范围
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同样是改编自红色经典,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它能保持原汁原味吗?电影已经很成功了,还有改编的必要吗?它能超越电影吗?该剧的编剧姚承勋告诉记者:“该剧的意义不是超越,而是扩大,原作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品,我们的精力不是放在跟原作较量水平上,而是放在扩大这部作品的受众范围上,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传扬。因此我们选择当前最流行的音乐剧形式,以期延长原作的生命力,原作的观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现在还会同时吸引到热爱音乐剧的年轻人。”该剧是新疆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这个“第一次”能成功吗?能够有说服力吗?新疆歌剧院院长、该剧作曲之一努斯勒提·瓦吉地认为,原作留下了很好的改编基础,有很好的知名度,剩下的就要看能否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了,他说:“音乐剧这样一种以歌舞为主的表现形式,应该是我们新疆文艺工作者的特长,我们新疆的民族歌舞同样是载歌载舞,还兼有叙事和咏叹的功能,因此和音乐剧这种形式对接比较容易。从创作队伍的确定上,包括编剧、导演、作曲、编舞、舞美、演员等,都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人选,这次的主要演员大多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有一定的舞台表演基础,并且都在演唱上拿过奖项,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来说,音乐剧也易于被喜爱歌曲的我区观众所接受,目前来看,大家共同的努力付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演出的情况看,观众是认可的。”
《冰》剧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
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从创作初始阶段就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厅副厅长兼党组书记吕家传介绍说,该剧从3年前就开始酝酿,是自治区近三年来的重点创作剧目,希望该剧达到“市场、获奖、献礼、立团”的目标,成为新疆舞台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此必须把该剧当作一个综合工程来抓,各项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它应该是思想先进性、艺术高超性和观赏完美性的结合,要达到“民族风格、时代特征、青春时尚、红色经典”的要求,不断创新,使该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赢得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丰收。记者了解到,这部音乐剧也是新疆有史以来对演出投入最高的一次。据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该剧的总监制韩子勇介绍说:“自治区对该剧投入资金是200万,虽然在国内不算高,但这是新疆最高的一次,说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创造文艺精品、提高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决心。也许短时间内不能收回成本,但是我们有十分的努力,可能会得到五分的收获,如果我们不努力,就不会有收获。老百姓如果没有戏看,他们可能觉得看电视也行,但是让老百姓只满足于看电视,那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失职,我们有责任为老百姓提供更精粹的精神文化产品。”
北京音乐专家对《冰》剧寄予厚望
在观看过演出后,来自北京的原中央歌剧院副院长,著名歌剧、音乐剧专家刘诗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剧班创始人钮心慈以及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的女儿、音乐家雷蕾都感到热血沸腾。刘诗嵘认为,该剧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应该以今天的成功作为开始,使其将来成为中国音乐剧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说:“音乐剧应该做到本土化、民族化,我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过莫斯科戏剧学院演的音乐剧,和西方的很不一样,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感觉,《冰》剧在引用原电影的部分做得很好,观众反应也很好,同时原电影和后来的创作部分衔接非常好,感觉一点都不跳,融合得很好。”年轻时代曾经在新疆生活、工作了6年的钮心慈非常欣喜地说:“看了该剧我非常感动,无论它是不是我心目中想象的那种音乐剧,它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看得出舞台上下的人员都是全力以赴的。”她认为该剧充分保持了当年雷振邦的音乐的原味,创新的部分也很不错,而且舞蹈都十分优美,尤其是男演员都展现出剽悍的一面,像雄鹰一样,演员们的气质和声音都比较称职。作为雷振邦的女儿,雷蕾在观看过后非常激动,她声音哽咽地说:“我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我的父亲不能亲眼看到这部音乐剧。”雷蕾对《冰》剧非常看好,她说:“我看过在北京演出的几个音乐剧,我觉得这个剧更有潜力,目前这个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希望通过这个剧推出新疆的新星,达到世界水平,能够走向世界。”同时,北京的音乐家们也对该剧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主创人员们表示,会通过这两个月时间做出适当修改,力争更加精致。另据主办方之一中演娱乐公司的副总经理曹维介绍,将会在五一长假期间采取很多新颖的手法展开对该剧的强势推广活动,让京城百姓充分感受到新疆音乐和文化的魅力。本报将会继续对该剧在北京的演出进行跟踪报道。(信报新疆特派记者 唐峥/文钱冰戈/摄)
|
|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