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创作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立秋》,作为我省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强省、开展强势文化活动、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精心构建“华夏文明看山西”重要文化品牌的重要成果,在省内演出了54场,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我们的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欢迎,得到了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肯定,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在这里我要深深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各位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以及支持并参与此项活动的所有的同志们!谢谢你们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对《立秋》的关爱、支持、帮助和辛勤付出!同时,我还要再次向已故的艺术大师陈颙导演致敬,感谢她为山西文化事业做出的特别贡献。
这里我首先把演出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艺术周期间,《立秋》在北京大学和首都剧场共演出6场,其中北大2场,首都剧场4场(含加演场),累计观众近10000余人次,演出收入近20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国务委员陈至立、文化部长孙家正、外交部长李肇星,以及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宝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演出后还邀请了首都文学艺术界的著名戏剧艺术家、编导、评论家等专家学者,在国家话剧院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另外,北大三晋文化研究会的有关成员畅谈了观看《立秋》的感想。维辰部长在清华园与清华三晋文化交流学会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发了相关报道和评介文章。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以及北大新闻网、新华网等现代传媒就《立秋》还作了相关报道。这次演出有几个特点。其一,观众与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震撼”与“感动”。为什么呢?是为《立秋》的剧情震撼与感动;是为丰厚的三晋文化底蕴震撼与感动;是为晋商的诚信精神震撼与感动;是为演员们的出色表演震撼与感动;还是为沉闷的话剧界赢得了少有的人气震撼与感动。我认为,观众这样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正是《立秋》要追求的艺术影响,正是《立秋》要达到的艺术目的。因此,“震撼”与“感动”,也正是对《立秋》的最高奖赏。11月29日、30日,《立秋》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进行的两场演出,观众达4000余人,反响十分强烈。“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句台词每出现一次,观众就与演员一道大声吟诵,一起含泪礼赞,剧场效果之热烈,现场气氛之浓烈远远出乎意料。北大、清华师生还分别打出横幅“祝《立秋》演出成功!”、“向山西艺术家们致敬!”。演出结束后,维辰部长和剧组主创人员被数千名北大学生围住,现场交流互动长达一个小时。这样热烈的场面让一生从事戏剧创作的著名剧作家苏叔阳先生深有感触,他说:北京是中国话剧之乡,而山西的《立秋》在中国话剧之乡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有如此旺盛的人气,我在这里向这个坚守话剧阵地的地方院团鞠躬致敬。其二,这部戏的演出和宣传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这部戏本身要表达的意义。如果说《立秋》带给了观众“震撼”与“感动”,那么观众反馈给我们的信息也同样令我们感动与震撼。
这里,有北大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同学们从互联网上为我下载的一些关于《立秋》的文章。在这本册子的封面上他们深情地写着“献给为《立秋》燃尽最后一片生命激情的陈颙导演!献给为《立秋》付出巨大辛劳的所有创作及演职人员!献给公元2004年11月29日、30日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涌动着热泪与激情的夜晚!献给所有热爱山西文化、关注山西发展、寄望山西重现辉煌的朋友!”。一位同学写道“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看过表演了,哭着、感动着、幸福着、无奈着。我爱山西,爱我的家乡,爱《立秋》这样的话剧。如果来生可以选择,还做地地道道的山西人。不为什么别的,只为那一段沧桑的历史,那一种力量的传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是这部话剧的出品人,我比别人更珍爱《立秋》,但令我感动的是这些不知名姓的观众,他们对《立秋》的体悟更让我与全体演职人员感动,让我了解到《立秋》产生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戏要表达的意义。这不也正是“华夏文明看山西”艺术周要达到的文化推广效果吗?其三,专家们一致认为,《立秋》是我国新时期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是一部集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于一体的反映主旋律的力作。国务委员陈至立在12月4日看完《立秋》后说:“看了这部戏,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非常感动。
《立秋》不仅是一台话剧,它还是一部非常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一部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这部戏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教育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反映诚信为本,体现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立秋》到今天为止已演出66场,观众达5万余人次。我们从不同方面不同场合听到的反映是:这个戏是值得观看的一部好戏,是观众认可的一部精品。说其有好的思想性,是《立秋》能引起人们去思考,也可以说让你思考的空间很大;说其有好的艺术性,就是它通过话剧舞台,通过演员表演说清了想要说的事,它把可思考的东西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说其有好的教育性,是它用历史来关照今天,是用经验教训来延伸我们的未来;说其有观赏性,就是观众从这个戏中首先得到了愉悦,他们想要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你的台词和表演,还有你的舞美、服装、化妆和音乐,只有这些感觉好,他们才爱看、愿意看。我认为,我们提倡的主旋律作品,就应当具有以上四个条件。只有这样,它才能有生命力,有了生命力才能有市场,有了市场你这个院团才能有活力,才能有发展,这也就是我最直接的一点感受。我国著名戏剧家童道明先生认为《立秋》的成功演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部标志性戏剧,它反映了积淀深厚的山西文化,是山西的《茶馆》,是当代话剧舞台上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童先生的这番话代表了绝大部分观众的想法。但我们有责任继续努力和打磨,把它真正做成山西的代表作。
《立秋》的成功推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集体的血汗凝聚成的,它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生产成果,它的产生给我们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一、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强省必须要树立文化产品意识。演艺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部分,首先认识上要有高度和深度,目标要准,方向要对,组织保障措施要得力。《立秋》立项伊始,我院即把它定位在文化产品的位置上,定位在冲刺精品的高度上,从抓剧本到选导演及主创人员,以至于排练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这一目标和要求。《立秋》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已充分说明了这点,它遵循了艺术规律和创作规律,同时也适应了市场规律,对演艺业如何走产业化路子提供了一些借鉴。《立秋》可以说是在省委、省政府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结果,是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特别是维辰部长亲自督促检查落实的结果,同时也是《立秋》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二、树立精品意识,创作精品剧目,抓好队伍建设是艺术表演院团的首要任务。《立秋》的实践证明,一部好戏、一部精品它能对一个院团乃至一个省份产生影响,而且它会直接影响到你今后的发展,意义确实太大了。我院今年两部戏的产生不仅带来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在话剧不景气的今天,在山西省话剧院走向低谷的今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这就是抓队伍建设、抓精品的结果,也是省话近四年来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探索的结果。四年来,我院做到了一手抓好队伍建设,一手抓好剧目创作。面对外部的巨大压力和内部的众多困难,我们以改革为动力,不服输、不低头、不气馁,发扬了艰苦奋斗、知难而上、勇于拼搏的光荣传统。团结的领导班子,稳定的骨干队伍,积极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我们从抓创作小品小戏开始,到移植优秀作品,到抓自己原创剧目,到《立秋》的演出成功,一年一个台阶,个个都有响声。这一切充分说明山西省话剧院是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三、树立市场意识,改革内部机制,寻找艺术创作与市场规律的最佳结合点。新华文摘上曾经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戏剧的黄金时期已逝”。当时我到省话工作不到一年,面对全国省级话剧院团岌岌可危的形势,面对山西省话剧院当时的局面,不仅我有点信心不足,全院职工也感到前景暗淡、希望渺茫。但随着我院改革内部机制、严格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几个剧目的陆续推出,有的在全国获奖,特别是话剧《立秋》所获得的市场效应,近些年来未曾有过的激情今天终于表现在话剧院每一个人的脸上,过去所经受过的一切磨难、困惑,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变成一个字“值”。
四年来是我院在市场上艰难挺进的四年,是我们从失望到逐步自信的四年,是我院改革发展的四年,为寻找市场,我们饱尝了甜酸苦辣,深深体会到了市场的艰辛,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摸准市场的脉搏,更应该注重在产品销路上确定“以销定产”的原则。所以,我们不仅重视专家领导的意见,更要重视普通观众的反映。我觉得商场上“顾客是上帝”用到我们这里就变成“观众是上帝”,把每一场演出当作第一场来演,为适应市场需要,加大内部改革力度。首先内部裁减冗员、精简机构、轻装上阵;其次打破论资排辈,角色公平竞争上岗;第三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第四冲出土围子,破除院团保护圈,整合优化资源。我们的这些做法,引起了北京专家学者的兴趣,他们认为:这种打造精品、精益求精的路子对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今天、对我们的走向、对我们国家民族的走向具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立秋》一剧的做法就是这方面的见证。把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观众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还注重商业价值,这就是《立秋》所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我院今后发展的立院之本。四、继续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在走向市场上做文章,努力把《立秋》打造成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在冲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今后要继续在开放式办院团、艺术岗位的社会化管理方面做探索。既要培养和留住尖子艺术人才,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化经营人才,逐步树立剧院的文化形象,进行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试行股份制公司运作。
以《立秋》剧目为主,尽快实行“制作人”负责制,完全以公司化模式对外交流演出。目前我院已聘请太原市拜思特(best)公司为我院的经纪公司。同时拟与北京中世嘉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透明文化思考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继续推进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及山西周边地区的演出,为扩大山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出我们的努力。《红楼梦》里有过一句话“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血”,道出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艰难,更何况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艺术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危机,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逐步解决,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虚心听取,接受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发扬“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精神,努力打造山西省话剧院的品牌剧目,为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强省,为21世纪山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