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方言说事抖不出新包袱 剧情晾一边儿只有耍贫一招鲜 老面孔撑台面新人难浮现——— 挂号原因 尽管《家有儿女》和《售楼处的故事》等情景喜剧正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但从电视台和观众的反映来看,收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与之相对,多年前的经典之作《我爱我家》同时正在央视、内蒙古卫视等频道重播,却再次被人们热捧。这些年情景喜剧着实出了不少,但除了像《炊事班的故事》、《东北一家人》等少得可怜的几部能给观众留下印象外,大多都让人过目就忘了,有些甚至引不起观众过目的兴趣。新冷旧热,新不敌旧,遭遇收视尴尬,不禁让人追问:情景喜剧到底怎么了? 临床表现 拿方言说事儿,抖不出新包袱 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新的情景喜剧大多还停留在利用方言制造喜剧效果的层面上。东北话、西安话甚至还有串味的话在荧屏上比比皆是,仿佛说得越夸张,观众就越买账。只有方言没有包袱成了情景喜剧的一大误区。 剧情晾一边儿,只有耍贫一招鲜 打开电视,随便扫一眼播的情景喜剧,无非是几男几女在那儿没事儿人似的耍贫嘴,而且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就一个小破事,唧唧喳喳的半集就过去了。其实《我爱我家》之所以能火,与创作者们的出新出奇、贴近观众和真实生活不无关系。而现在的情景喜剧好像都在凑剧情。 老面孔撑台面,“情景”新人难浮现 真不敢相信,十多年前许多在《我爱我家》里就开始露脸儿的演员,现在还频频亮相于各大情景喜剧里,比如英壮、宋丹丹、杨青、句号。虽然他们的情景喜剧功力深厚,但是总是这几位挑大梁,新戏也难出新意。这些年来在情景喜剧这块土壤里除了长出吕小品这一棵优秀的独苗之外,就很少有可圈可点的新人了。 病因分析 1.创作匮乏 其实情景喜剧再没有出现超过《我爱我家》的作品根本原因,在于创作队伍的匮乏。只靠方言插科打诨就能让现在的观众跟你坐一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创作者本身来讲,受语言能力局限,鲜有让人记得住的情节。另外,许多真正有实力的导演和演员没有加入进来,因为情景喜剧这些年来一直没有造成足够大的轰动效应,能让他们刮目相看。相反,他们认为这只是小儿科。 2.时间劣势 虽然英达极力在把情景喜剧往热门播出时间上靠,还积极广泛地寻求合作平台。但至今这个剧种在艺术界的地位还像个玩杂耍的,在电视台里一般只能占据所谓的垃圾时间,下班晚点儿的睡觉早点儿的都看不着,客观上造成收视率不高。而对电视台而言,收视率就是硬道理,节目没有观众看就面临取消和死亡。 3.土壤贫瘠 《我爱我家》之后,中国就没能再出现如此轰动的情景喜剧,因此没有形成一股强势力量,让它集结大批持续的观众群。而在美国,从1951年出现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露西》开始,就不断推陈出新,用一代代优秀的编剧培养出了一个庞大的情景喜剧观众群,而庞大的观众群又用高收视率“养”起了优秀的编剧和演员,实现了良性循环。 4.没有竞争 长期以来,中国的情景喜剧市场上似乎只有英氏一家。没有竞争的环境,容易让人养尊处优。虽然英达也觉得很寂寞,还要亲自培养对手,但培养出来的对手不免给人以“近亲”之感。 娱乐诊断 自闭症 娱乐处方 英达(中国情景喜剧领军者) 我一直认为,质量与数量总体上是成正比的,所以情景喜剧应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据了解,日前保利华亿传媒与央视中视影视在京签署了联合摄制电视情景喜剧的协议,双方将每年制作720集情景喜剧。率先确定的160集《快乐电信街》、80集《重返青春》、120集《翠花打工记》已经开机。按照协议,两家将以每天播出2集情景喜剧、全年共生产720集的产量,进行英氏情景喜剧的大规模生产,每部戏均由英达担任总导演。) 霍勇(电视评论家) 事实上,新情景喜剧在制作水平上远强于老情景喜剧,之所以“干不过”,一方面与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口味有关,例如当初《我爱我家》中讲述的世界杯等话题都是当时比较前卫的内容,但却不失真实,而《家有儿女》中的内容则落入了现在生活的俗套;另一方面,观众对情景喜剧不停“抖包袱”的特点已经很熟悉,热衷程度比起当年大打折扣,如果笑料做得不合理,自然会招致观众的指责。 金鹏(电视评论家) 情景喜剧与相声的境况十分相似,姜昆、唐杰忠的《虎口脱险》和牛群、冯巩的《点子公司》等相声至今仍让人回味,因为那是当年的优秀作品,人们现在看它与看现在的相声的心态截然不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重温”。(王晓晶 尹兆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