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陈佩斯新创作的大型喜剧《阳台》就要在北京正式演出了。经过3年多的磨炼,陈佩斯这三个字已经和中国喜剧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从2001年的《托儿》、2003年的《亲戚朋友好算账》到2004年的《阳台》,陈佩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喜剧市场。
三年票房收了6000万
记者昨天从陈佩斯所在的大道文化公司了解到,2001年至今,他们向市场推出了《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三部舞台喜剧,并且都进行了全国巡演。
迄今为止,《托儿》在全国上演了118场,《亲戚朋友好算账》上演了53场,《阳台》上演了8场。在这三年间,陈佩斯带领他的喜剧班底跨越了全国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以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巡演城市高达45个。这45个城市中共有25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陈佩斯的喜剧,并在三年间创造了近6000万元的票房纪录。
记者详细了解到,《托儿》与《亲戚朋友好算账》的总投入为120万元,《阳台》为100万元。相比投入,这三部话剧都创造了令人无比惊讶的高票房:《托儿》118场演出的票房为3833.4万元,《亲戚朋友好算账》53场演出的票房为1855.8万元,目前《阳台》虽然刚刚在四川等地区上演了8场,但截止到2005年10月之前的演出已经被预订出了50场。预计在北京上演后,这三部喜剧的总票房收入将突破6000万元大关。无论是一个剧目的演出还是三部戏的总收入,陈佩斯的喜剧都已经跻身全国票房最高的作品之列,光是《托儿》的票房便已经达到一个大型剧院三年的票房总和。
“粉丝”多是中老年
演话剧的都需要寻找特定的观众群体。北京人艺的话剧面向的是传统的知识分子;贺岁话剧面向的大多是时尚的年轻人;实验话剧面向的是文艺青年。但是,惟独陈佩斯的话剧面向的是从来不被当做“目标群体”的中老年人。这个特征在《亲戚朋友好算账》的演出中表现得极其明显。该剧在北京的第一轮演出就引起了圈内人士的激烈讨论:剧场里不见文绉绉的知识分子,却坐满了从不看话剧的中老年观众。很多观众并不懂得剧场里的“繁文缛节”,因此他们笑起来也格外响亮。尤其在陈佩斯设置的互动环节里,当他跑下台找“舅舅”的时候,满场的观众都在哄笑、推搡身边的人上台,那些被拽上台的观众虽然羞得脸红,却给剧场里制造了最热烈的掌声。这些中老年人比年轻的知识分子们更大胆,更容易融入到陈佩斯设置的喜剧氛围里。
不可否认,陈佩斯的铁杆FANS基本都是没进过剧场的中老年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的近20年间,陈佩斯的小品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难忘的文艺节目,《一碗面条》、《王爷与车夫》、《警察与小偷》这些经典小品迄今还是难以逾越的喜剧作品。很多观众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陈佩斯演话剧,他们永远也不会花上好几百块钱到剧场里坐两个小时。“只要陈佩斯上台,肯定会很搞笑,我花钱之后肯定能笑。”这样的共识使得无暇“高雅”的中老年观众为陈佩斯而“一掷千金”。
关注非主流群体
其实,在陈佩斯前两部话剧上演的时候,也有很多批评之声,比如话剧的小品痕迹太重、观众层次不高。然而,正是这些一度被漠视的非“主流”观众却在三年之间为陈佩斯创作了近6000万元的高票房。实际上,陈佩斯的每一部喜剧几乎都是为这些“非主流”观众创作的。“中国人活得太苦、太累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真正的喜剧,我们的同胞们几千年来都没什么机会笑起来。”陈佩斯这样告诉记者,“我的喜剧,就是要给这些老百姓一次笑的机会!”为了这个目标,陈佩斯一直在“糟蹋”自己。从《托儿》里那个滑稽得可怜的婚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里冒傻气的满意,到《阳台》中被逼“跳楼”的包工头,陈佩斯总是把自己刻画成舞台上最缺心眼儿的那个角色,用自己的滑稽和“丑态”让观众最自然地笑出来。
迄今为止,陈佩斯已经稳定了一大批固定的观众群体,这些饭后无事的中老年人已经从3年前的“话剧盲”成为今天话剧市场最主要目标群体。
拒绝高票价
陈佩斯向记者介绍:“我从来不想做什么主流的、高雅的喜剧,我的戏就是给人民群众看的。如果说我有什么担心的话,那就是我怕票价太高,让他们没有机会走进剧场。”
陈佩斯说,演出都要有票房方面的考虑,但是他做喜剧还是想让大众有个娱乐的机会,因此高价票与他的做戏目标背道而驰。记者查阅了这三部喜剧的票价后发现,除了北京、上海两地的最高票价为680元以外,其余43个城市的最高票价都保持在380元和280元两个档次,而各地的演出也都设立了80元的最低票价。虽然也有单位包场陈氏喜剧,但各地演出商都更愿意留下更多的“散票”,不然到演出前就会出现“断粮”的情况。去年11月《阳台》在成都上演了3场,有80%的票都卖给了普通观众。相比一些明星演出动辄上千元的票价,陈氏喜剧的低价位为剧场里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正因如此,陈氏喜剧才培养了一批花钱买票的追随者。
反映社会现实
如果深究陈氏喜剧的魅力,那莫过于“尖锐、深刻”的口碑。从第一部舞台喜剧《托儿》开始,陈佩斯一直将他创作的关注点放在社会热点之上。《托儿》讲述的是21世纪初在中国“盛行”的婚托儿故事,一时间该剧引起了人们对各行各业的“托儿“的关注。尽管这个靠欺骗过活的职业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陈佩斯却是第一个来仔细探究“托儿”的心理并对欺骗行径大加讽刺的人。“我们曾经到全国各地采访诈骗犯。”《托儿》的编剧王宝社曾经告诉记者说:“我和陈佩斯两个人跑到监狱里跟那些诈骗犯大聊特聊的他们的犯罪心理,甚至还向他们‘请教’诈骗的方法,收集过这些犯罪的细节,我们才能把婚托儿的心理描写得很透彻。”果然,《托儿》一上演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一口气演出了100多场。
第二部喜剧《亲戚朋友好算账》则将立足点放在人情与金钱之间。陈佩斯说,这些年中国人都富裕起来了,但是总觉我们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发生一些变化,让人觉得不舒服。于是,他的第二部喜剧便通过发生在宜宾的一个真实的家庭财务纠纷,揭示出中国人在富裕之后,金钱给亲情带来的矛盾与阴影。陈佩斯与编剧王宝社为了该剧又是跑了好几个省市,根据报纸新闻提供的线索,实地采访那些因发财而导致关系破裂的家庭。
这部话剧一登台便受到中年女性观众的热烈追捧。
第三部《阳台》则是陈佩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阳台》不像前两部喜剧那样描写市井生活,而是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当前社会非常敏感的民工问题,《阳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民工戏剧。7年来,陈佩斯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民工这个群体,经过2000多天的沉淀,他自己写了这部“民工跳楼秀”的话剧作品。为了该剧,陈佩斯曾经多次与民工们“亲密接触”。他亲自找承包商、找包工头、找民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资发放情况。于是,我们在剧中看到陈佩斯穿着肮脏的工作服变成了讨债的包工头,他“跳楼”、“逼债”,甚至为讨债“卖身”,这个邋遢、滑稽的包工头一度让台下观众难以辨别真假。在笑声背后,陈氏喜剧特有的批判风格又使得观众对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房地产行业的不规范、个别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可以说,第三部喜剧《阳台》让人在笑声背后感到了阵阵心痛。痛击社会现实,已经成为陈氏喜剧最独特的风格,是观众掏钱买票的最根本原因。
记者获悉,陈佩斯的第三部《阳台》将于3月31日起在保利剧院与北京观众见面。(信报记者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