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04年新成立的剧团。团员来自四面八方,各自有其经历与不同的背景,资管系、中文系、社会系、动物系,因为抱著共同的理想聚集在一起,以热情彼此燃烧,为自己的理想相互见证,在剧场里。
我们这一个世代,群体的力量越来越难集结,纵然目标理想可能相同,却无法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以加成的力量共同奋斗打拼。我们一直都希望遇见契合的伙伴,但身处在这个资讯爆炸、瞬息万变的社会,却容易分散、削弱了单一的信念,使得我们明明同在一个场域,却彼此离得很远。
王玮廉、胡心怡、蔡孟芬、苏芷云四个人,原本都在自己的剧场里耕耘,有著各自在剧场中想要实践的创作意志。经过了一些磨练和累积,以及相互合作共事的基础,终於在2004年,决定将力量汇集,为了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以新的工作模式永续经营,是四个人的共识。实验、新鲜、可能、可变是创作的方向,也是生活态度。他们说:「剧场爱我,我爱剧场。一直都是这样的。」
字源
『疯狂』一词取自於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明室》(La Chambre Claire, 1980)一书---「社会对疯狂进行压抑的第一步,就是将之提升为艺术,因为没有任何艺术是疯狂的。」我们所欲逼近的是本质的疯狂性,并非只是「艺术」。
缘起
【疯狂剧场】在成立之前,已经酝酿许久。初始是在网路新闻台上做长期的讨论,主要是先将立团的概念??清,以发展出一套「新工作概念」,并藉此蓄积能量,集中注意力。
「平台」(platform)概念就是主要讨论的议题,乃是针对旧有工作模式的弊病下手,像是职分不清、沟通不良、效率不彰、专业不明,以及经常花大量时间做无意义讨论等「消耗性」工作方式所提出的「新模式」。
「平台」是一个拥有共同平面的沟通场域,除了是将「金字塔型」的层级做「扁平化」处理之外,更是以「个人」为主体的一种工作模式。平台强调「菁英式」、「专案式」的分工,也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完全承担自己所分配到的工作,也有完全享有这份工作所得到的成就感。
「矩阵式」(Matrix)工作模式便是这种组成下的分工方式。「矩阵」(Matrix)乃数学名词,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关系模式,也就是在平台之上,任两者或两者以上都有合作的可能,以完成其共同的理想。
立基於「平台」、「矩阵」概念的讨论与发展,【疯狂剧场】在一股共同向心的力量下,於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申请立案。
宗旨
强调剧场创作的实验性与可能性,建立以「独立个人」为本的剧场,进行永续创作。创作者探索创作核心同时,并积极开发新观众,以形成新鲜的剧场情境,塑造具有想像力的「剧场新语境」。
结构
疯狂剧场的核心成员皆为六年级生(1970年代出生者),以「平台」(platform)概念作为运作的基本结构,以「矩阵」(matrix)模式做菁英式专案工作。强调创作实验的「可能性」与「可变性」,并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力求保持清楚的思考,促使想像力勃发。
规划
疯狂剧场创团於2004年,目前著重於「社会性文本」(ur-text)的实验与探索,企图经由演员的「姿态」(= 关系 + 动作)及剧场元素,欲从生活中辩证出具通性的典型社会样相。
近程预计在2004年开设表演工作坊,培养本土剧场表演者(身体表演、写实表演),以及搭配2004年演出的独脚戏座谈等相关活动(如摄影、纪录片展演)。未来,则有中程(如:定期举办表演工作坊;中等艺术教育计画;相声剧计画)、远程规划(如:城乡简报剧场计画;公园莎剧巡演计画),以积极主动寻找剧场观众,并实践创作意志。
创作走向
1、「原创为轴、经典为佐」
创作者持续探索自身的创作核心,在创作脉络中持续关注创作本质,是本团
的主要创作内涵,也是主要的创作走向。「原创」并不表示创作范围的局限,而是对於创作「新鲜度」的要求,因此诠释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亦是创作者在「原创」上的另一途径。本团拟将於每年推出至少一原创作品,以及「经典」文本的采用,务使在创作核心上的不懈探求,以及视野与格局上的拓展。
2、「实验性、可能性、可变性」
所谓的「实验」,并非专指形式上的前卫或题材上的特异,而是立基於创作者的创作核心,做「更逼近核心」的必要手段。「实验性」是创作精神,「可能性」是创作过程当中所必要保持的态度,以防止「僵化」的渗入,「刻板」的习性。「可变性」是实践时的工作方式,此三者皆为保持创作的「新鲜」,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精神相同。
3、「新观众、新剧场」
本团在进行创作探索的同时,也积极地开发新的观众群。「新观众」除了人数(量)的衡量之外,思考模式(质)的转化更是关键。剧场本身就是一个流动、变化、充满无限可能的场域,是打破日常惯性、僵化思考最好的实验室。故「剧场美学」的论述,需与相应的观众一同产生,因此「新剧场」并非一个理想的剧场情境,而是实在、恳切地与它相关的观众的积极互动。
4、「质优於量」
「一年可以只推一出三十分钟的戏」是本团对自我定义的共识。在精神、态度、实践三方面的要求,使得本团作品不以量取胜,而以「质精」为先。固然时间长短并不足以反应作品优劣,但创作者在面对自身创作核心的同时,「宁缺勿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但仍以「一年至少一个作品(不限时间长短)」为基本要求。
5、「工作坊」
工作坊在本团被视为剧场活动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当今世界剧场潮流中十分看重的一项交流、成长活动。工作坊提供一个密切接触、大量互动的场合,使得所有参与的人,皆能从中获得个人所需的养分。对剧团而言,举办工作坊排除了实际利益的考量,而以创作意图为优先,一方面传递本团的创作理念,一方面集合更大的「人」的力量,以形成「新观众、新剧场」。
6、「新语境的形成」
「语境」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习惯、流行等多元的结合,扣合著这个时空人的生存活动。因此,构组一个具有丰沛想像力的新的语言情境,是本团的最高目标,以「新语境」更精确地描绘「人」的生存活动。这必然得经过长期的实验与累积,与大环境相融相应,「新鲜的」、「生猛的」、「想像力的」新语境,才得再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