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70年代人只选择一个明星、一个偶像、一个英雄,他只会是周润发,不会是其他人。他面庞之上、眉宇之间的那份俏皮、任侠、苍凉、豪气……深深浅浅得烙印在这10年间的影像记忆里。——电视从许文强开始,礼帽、西装、风衣,以及用白纱巾轻擦鼻子的动作;电影从小马哥开始,身披黑色风衣、手持两把左轮、嘴衔火柴梗的形象。
甚至有时很难定义银幕上的周润发带着的是一种什么样姿态和表情,却凝结着亲和力、感染力和永不受屈辱的气概。或许这和他出生于香港南丫岛的渔民世家有关,17岁辍学工作,做过送货小弟、推销员、服务生、计程车司机,这份历练和生命体验转变为他人无法模仿的气质,也形成了旷达、率性的角色性格。从香港演艺训练班毕业后的1976年开始,周润发扮配角、跑龙套,直到80年代的《胡越的故事》才一举成名。《上海滩》让周润发红遍华人世界,在内地播映时,几乎所有的青少年每晚都等待那三声枪响(随之打出上、海、滩三个字),等待“浪奔,浪流”的歌声。整个上海当时街市空空荡荡,宛如空城。
接着几年,周润发又成了“票房毒药”,远走台湾,也未能改变厄运。但,在电影呼唤英雄时,他从子弹呼啸中、鲜血横飞里傲然走了出来,高大的身躯拖着深浅不一的脚印,俊朗的面庞带着复杂沉郁的神色。一个《英雄本色》的时代在周润发从花盆里取枪飞射中开始,也在他的誓言中诞生:“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然后是《喋血双雄》是《辣手神探》是《监狱风云》是《纵横四海》,是他骑士般展现杀手风范,是他芭蕾舞式的拔枪怒射,是他一身囚衣蒙着双眼俏皮地拉着胡琴。无论哪个片段,谁都无法忘却他坚毅而又温柔,世故而又俏皮的目光。
关于周润发,有两场永远不可磨灭的戏。一是在《英雄本色》里,周润发嘴角叼着一根火柴,用一张美钞点燃香烟,仿佛是一个草莽英豪对资本社会的轻蔑。有人说此时“不论他是发仔、发哥还是发伯,这个男人从此不朽。”二是在《纵横四海》里他坐在轮椅上翩然起舞,竟也能潇洒自如,他和浅笑盈盈的钟楚红,在金黄色的大厅里共舞,更是在金黄色的年华里共舞,若是用言语来形容这场舞戏,只有“神采飞扬”四个字!此时连摄影机似乎也不只是旁观的“眼睛”,而是不禁一同起舞的“身体”。
1996年之后,周润发最终离开了英雄末路的香港,漂泊至好莱坞。但《替身杀身》、《魔鬼英豪》里的杀手已经不再是昔日的豪杰。虽然《安娜与国王》这样宫廷大戏里扮演的泰王,即便重现了帝王风范、迷人眼神,也无法替代我们记忆里的发仔;而《卧虎藏龙》里的李慕白尽管也气定神闲、令人仰止,却也只是一个老去的侠客。而我们心中的英雄永远拗着自己的嘴角,发狠说“我发誓,不会再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