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也许,成人动漫的悖论是一方面对童真与梦幻世界的固恋,另一方面却是丧失了幻想与感动的贫乏成人世界的再现
当米老鼠73岁,丁丁71岁,唐老鸭67岁,连雄心勃勃、从不言败的超人也已经63岁高龄时,动画/漫画终于在今天的流行文化领域占领了一个显要的位置。从1990年以来,每年位于美国电影票房收入前三位的常常是《阿拉丁》、《侏罗纪公园》、《美女与野兽》、《蝙
蝠侠归来》、《玩具总动员》等动画电影,这些流传已久的经典迪斯尼形象或者高超电脑动画特技创造的虚幻角色成了电影世界真正重要的Somebody。1947年,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创作第一部漫画《新宝岛》,如今日本漫画年销售额达2500亿日元,年出版漫画7000种以上;动画电影、电视片、漫画书和电子游戏的交错互动以及由相关造型衍生的各类产品制造(玩具、服装、日常用品等)使动漫文化成为最赢利的庞大产业之一。在国内,即使只能看美国电影、读日本漫画的现实也未能阻挡无数年轻人对动漫的迷恋,《幽灵公主》、《名侦探柯南》、《悠游白书》是经典的代名词,如同宫崎骏、大友克洋、北条司是大师的同义词一样。“读书十五载,读漫画十四载。”一位叫Peter的网友说。
好的漫画书中会蕴含着社会热点、趣味和流行趋势,但是对动漫文化兴盛最简单明了的解释是它的读者群体的无限扩大,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被这片昔日属于青少年的梦幻乐园吸引而跻身其中。对于那些在喝可口可乐、吃汉堡炸鸡中发育,在篡改虚构与现实、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电子传播媒介中长大成人的“生于70年代后”的年轻人来说,固守无限漫长的青春期既是一种姿态,也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就像出现在张朝阳办公桌上的玩偶娃娃一样,没有人会对这样的事实感到过于吃惊。无论把我们置身其中的时代称为影像时代或读图时代,还是把70年代后的年轻人称为卡通一代,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放弃童年的同时对现代感和速度感的追求。当虚拟的网络世界越来越现实化,现实世界越来越虚拟化时,我们也很难分清真实自我和漫画人物之间究竟谁在发明谁,谁又在模拟谁。所以朱德庸说:“与其说我的漫画与真实人物相互模仿,不如说他们在城市的快节奏里活生生地互动起来了。”
成人动漫的市场需求由此而生,虽然这四个字中画着乳房比脑袋还大的女人的色情漫画占据了其中一部分。最近几年,美国供稿集团联合媒体的明星是一位天天和白痴上司和愚蠢同事作歇斯底里争斗的倒霉工程师,迪尔伯特的漫画常规性地出现在全世界1900多家报纸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每个月超过100万人访问他的网站。毕竟,已经长大的成人们很难再被会飞的猫或者会说话的龙打动,他们需要和自身更加忧戚相关的主题,包括工作、社会和情爱。
成人动漫就这样走入悖论,一方面是对童真与梦幻世界的固恋,另一方面是丧失了幻想与感动的贫乏成人世界的再现,就像在爱情、金钱和欲望游戏中无望追逐的醋溜族和涩女郎们,生活在科罗拉多南方公园县城里那群言语粗鲁的8岁小孩们,或者小新这样行事刻薄有时甚至歹毒的怪胎小孩。
面对阿尼、小新这样的小孩,也许我们更有理由怀念花生村里的查理·布朗、派蒂或者莱纳斯。比尔·莫丁是舒尔茨的好友,他曾经这样评价这位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小狗的漫画家:“本世纪以来,无论对大众的波及范围还是影响力来看,我将舒尔茨与甘地并列,他们传播的思想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去爱世人,哪怕会受到伤害,就连露茜你也要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