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年尾,我终于发现了他——一颗最明亮的星,一颗早在六年前已经冉冉上升,最后于2004年大放异彩的星,其光芒是可超越眼前的所有大山,比如“老牛牌”人马张艺谋,“老爷级”人马周星爷。 这个人,目前身份是导演,发迹史大概是六年前——其实不用猜。 六年前,他“首创”大陆贺岁电影,瞄准中国人钱包最多油水的档期,相中中国人情感和消化器官最有发泄欲望的时段,使劲地大掏人家腰包,堆积自己票房。于是,那年的《甲方乙方》全国5000万元票房,由这个当时比较没有名气的人导出来,确实让同行眼红了许久。 其实,贺岁片并不是首创、独创之物。小小香港,贺岁片历史已久,并且早已市场化、科学化、人性化地形成一个贺岁档期的操作。加上暑期档、圣诞节新年档等,有如一个个齿轮,随着内外规律组成一个循环运作的生利体系。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这个大电影王国,他们的各种档也早分工明确自成一派。这正是一个良性运作的电影大生态圈,支持良性运作的主发动机不是某一机构,而是来自官方、观念供应方的正确定位和操作,对需求方的长期培育等等。所以说,我们这位哥们真是聪明得紧的,因为他拍电影,会找准最保险最关键的市场——档期。而我们这位哥们又是有远见的,因为他并不是只想赚把快钱,而是稳打稳做,注重质量,拍的都是拿得出手对得起咱们眼球的电影。 请大家先别急着拍砖,我表扬这个人是2004年“比张艺谋周星驰更牛的人”,并不算是穷凶极恶。试想2004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虽然拿下2.5亿票房,周星驰的《功夫》也冲向2亿票房了,但两片的制作费、宣传费和《天下无贼》两三千万的成本、演员阵容相比,后者肯定是小弟弟一个了。但这小弟弟竟然也在《功夫》大军压境之前,抢占市场高地,抢走1亿多的票房,“刀仔锯大树”,赢得漂亮! 这个人,在专业导演圈内还是属于“外行”。人家是“美工出身”,根子不正苗子不红,也会遭很多同行白眼。可是人家就是争气,每部电影都能拿个四五千万回来,这个数字在当时可是数一数二的,那些专科导演、导演世家又如何,嘴巴再响,也比不上人家票房叮铛入账时响亮了。 这个人,长得不怎样,却又娶了个娴慧美丽的贤内助,而且还好在自己和别人的电影里露一把脸。比如《谁说我不在乎》里的造假酒贩子,《甲方乙方》里的好梦一日游策划人,《功夫》里黑社会头子……顽强地展示他身上的喜剧细胞和表演天分。对此,我的评价是——一蟹不如一蟹越来越臭了。 这个人,我评定他为“2004年比张艺谋周星驰更牛的人”,挺实在。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