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骏
“做年鉴是一次恐怖的回忆,与节日、圣诞节、狂欢、年终奖这些引起兴奋的词语相比,它像一剂抑制欲望的中药,咽下去,一路苦到无言。”
2001年平安夜前夜,《娱乐年鉴》第一期组版,序言《笑容满面》里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笑容满面,这是真正领悟了娱乐精神的人才能想得到并做得好的事情。2002年2月2日,《娱乐年鉴》收尾版封面着了四个异常醒目的大字“娱乐之巅”——“峰巅,是一种地位;疯癫,是一种境界”。
2001年12月底的某日,南方日报采编大楼16楼,文体部。
当主任钭江明讨好地问候各位编辑时,昔日笑容满面的一张张脸显得木然。据对门办公室的体育组同事侯飞回忆:圣诞节前后那几天,走廊里惨叫声声,娱乐组的男人全都黑着脸,“个个像鬼”;女编辑们则在巨大的压力下面临着情绪崩溃,那边任田喊着“主任是个杀千刀的”,这边何颖珊趴在电脑桌前哭足了两个小时……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份长达7000字的《2001年娱乐年鉴策划方案》,一份提出要做一个上百版大型娱乐报道的方案。100版是怎样一个概念?它们抵得上1997年南方都市报改为日报后整整3个多月的娱乐新闻版面——那时候南方都市报的娱乐新闻每天只有一个版。在2001年的年底,一份7000字的策划书要求把相当于1997年100天的娱乐报道一口气做出来。
这个当时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跨越2001、2002、2003年之后,已经成为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的响当当的“品牌”。从初创到成熟,《娱乐年鉴》经历的时间并不漫长。它的成长,一如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的惯有模式,是骤然怒放的、富于才情的。
“黄埔一期”仅有两名学员
现在已很难考证“南都文体部是娱乐黄埔军校”的说法出自何人,我们姑且把谢晓和曾光明形容为这座“黄埔军校”一期仅有的两名毕业生。
1997年1月1日,南方都市报改版为日报。此时的南方都市报还没有文体部,采编部门只有两个:新闻部和生活部。其中新闻部包括时事新闻、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娱乐新闻每天只有一个版,娱乐组只有两个人:编辑南岛和记者谢晓。1999年5月,南岛离开娱乐组前往深圳记者站,同月,曾光明从《新快报》辞职来到南方都市报。
又过了几年,“一期学员”走出去一个。曾光明将南都的娱乐精神带到了北京,先后成为《明星BIGSTAR》娱乐周刊和英国头牌娱乐杂志《OK》中国版的主编。
既然被称作“黄埔军校”,走出去的自然不止一届毕业生。2001年3月,从1999年开始与南都娱乐结缘的李多钰调离出任《南方周末》文化部主任,现任《新京报》副总编辑。同年4月,南都娱乐的第三位记者(前两位为谢晓和宁佐勤)李淑君离开南方都市报文体部,现出任《OK》杂志编辑部主任。2003年5月,编辑蒋明(笔名毛一撮)离开南方都市报体育·娱乐新闻部,主编娱乐杂志《美丽周刊》。2004年3月,在南都编辑部和读者心中留下经典墨镜形象的窦婉茹离穗北上,主持《欢乐城市》娱乐周刊,现任新浪网娱乐频道副总监……
正是这批娱乐精英,创造了南都娱乐新闻的第一个巅峰;同样正是这群人,改写了中国娱乐新闻史。
让我们将时光拉回到1999年5月,曾光明来到南方都市报文体部的时候。1999年娱乐新闻已经扩充为每天两个版,谢晓和曾光明一人编一个。当时互联网上娱乐新闻很少,媒体圈内流行着这样一种工作:每天将北方报纸的娱乐新闻剪贴寄往南方,或者将南方报纸的新闻剪贴寄往北方,时效性晚上一两个月也是常有的事情。曾光明还记得本地一家日报原样刊登过一条南方都市报3个月前的新闻,连版式都一模一样。
作为中国最早的网民之一,曾光明开始设法利用有限的互联网资源。1999年南方都市报文体部只有两台电脑,一台专门收取新华社稿件,另外一台就用于拨号上网,机器是SVRAX100的“老爷机”,网速奇慢。后来曾光明自己从家里带来一个摩托罗拉28.8的Modem,情况也没有多大改善。当时的娱乐组每天下午四五点签版,此后电脑又要轮给体育组用,谢晓和曾光明只能在体育组签完版之后才能再上网查找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内容,常常忙到深夜。
除此之外,娱乐新闻还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奥斯卡颁奖这样的新闻甚至被当成国际新闻操作。1999年10月,南方都市报派车送曾光明和谢晓去珠海采访一个演唱会,夜幕下谢晓直想哭——来南方都市报做娱乐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有派车的待遇。在1999年底,南方都市报在珠海召开年度总结会,会上报社领导表扬了娱乐组的工作,同时公布了一份读者调查问卷:娱乐新闻的阅读率最高,第二是五文弄墨。“你把工作做好了,自然人们会尊重你。”曾光明这样说。
2000年春节,娱乐组希望趁着新闻版减版的当儿增版。因为版面没有着落,曾光明在坐公车去报社的路上苦思冥想,等想出办法来的时候却发现错过车站,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在春节的那些没有娱乐新闻的日子里,曾光明和谢晓凭空做出十几个版面,每个版固定做一个娱乐人物,包括他(她)1999年做了些什么和记者方面对他(她)1999年表现做的评定——“这应该是南方都市报娱乐年鉴的最早雏形”,曾光明说。
“八小时以内”的娱乐新闻
对于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而言,扩版是一个贯彻始终的关键词,正是在一次次的扩版之中,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娱乐的首次扩版是李多钰提出的。李多钰是南方都市报创刊时的元老,最初在生活部做政法线的记者。1999年,李多钰开始为娱乐版面撰写评论稿件。“当时的环境很差,很多报纸胡说话,说胡话——这个领域还没有一个规则,记者大都是艺人或者演艺公司的御用笔者,”李多钰这样描述当年的娱乐新闻大气候,“全中国的纸媒都没有像样的娱乐报道,这也是我们当初要做大娱乐新闻的初衷。”
1999年底,李多钰拉上当时还在南方都市报《民间纪事》做编辑的钭江明来到主编程益中的办公室,提出娱乐新闻扩版的建议。商议的结果就是要大做娱乐新闻,理由很简单:在当时舆论管制最松的娱乐新闻这一块,做大做好,扩大南方都市报的影响。
1999年12月,娱乐和副刊组合并,谢晓、曾光明、李多钰、钭江明,加上副刊的记者宁佐勤和新进报社的李淑君,共同操作南方都市报扩充至四个版的娱乐新闻。2000年年中,南方都市报举行南湖会议进行部门调整,文体部成立,包括娱乐、体育以及副刊。庄慎之任分管副主编,李多钰任文体部主任。从南湖回来,程益中和庄慎之来找李多钰,说娱乐还要扩版,做八至十个版。
李多钰有点发懵。当时除了南方都市报,国内还没有任何报纸把娱乐新闻当作重点制作的对象,编辑们的理念也没有现在这样清晰。八至十个版面的娱乐新闻,拿什么来做?怎么做?
但领导们的商议是深入而透彻的,可以说,南湖会议定下了南方都市报沿用至今的娱乐新闻操作思路。这个思路最初的说法是“八小时以内”——做娱乐圈八小时的新闻,南方都市报现在做“大写的娱乐”的理念与之一脉相承。“娱乐不仅仅是八卦,我们要有把娱乐新闻当作一种产品的观念,我们要告诉读者这个产品是什么,是怎么样的,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们要全力做娱乐圈内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内的事情,做有价值的娱乐新闻”,程益中曾这样总结。
这样,从电影、电视、音乐、明星这些娱乐元素的产品层面归类入手,南方都市报开辟了一条娱乐新闻报道的光明之路。事实证明,如果仅仅停留在明星八卦的报道上,娱乐新闻没有出路——这也是国内许多报纸走上的死路,而在南方都市报,在“大写的娱乐”理念贯彻下,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摸索着前行,直至光辉灿烂,做到全国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