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圣诞节只有一部中文片《功夫》上映,电影是否好看,暂且不谈;票房可否创下历史性佳绩,属言之尚早,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上映的戏院数目,以至在坊间所引起的热烈反应,都可能成为纪录。不过这对本地电影行业来说,却是一件可悲的事。
这种在圣诞、新年等黄金档期出现的中文片冷清景况,确实令人难以想象,和这个“东方荷里活」全盛时期,港产片气势如虹的年代相比,仿佛在诉说着史前历史,已没有多少人有印象。
但是即使到后来(两周(周润发、周星驰)一成(成龙)),成为颇长一段时期每年圣诞新年的例牌影片阵容,竟然也如白头宫女讲天宝遗事一样,没有引起多少人共鸣。
然后才发现,原来港产片如今已成为罕有品种。
探讨为何港产片会落到今日的如斯地步,已成为近年一个几乎是老生常谈的题目,各种各样的答案不断见诸各报刊、杂志,由本港台前幕后人才外流到荷里活发展,到明星艺人片酬太贵,翻版碟猖獗,网络上的无法无天任意下载等;当然,剧本故事不济,制作粗疏等也令观众却步。
事实上,不少电影工作者也曾就剧本故事、制作等方面下工夫,希望以认真、严谨的手法,摄制有水准的电影重拾观众的信心,挽救港产片的颓势。
可惜的是,大家似乎未能对症下药。剧本、制作的确要认真、严谨和有戏味,但同样要紧贴时代脉搏和潮流,否则就无法令观众有共鸣。
同时,其它方面的配合也很重要,而当前本地影圈的台前幕后人员正是青黄不接,和缺乏生活历练以至文化内涵,令致在表现方面的虚浮,而出现一个未能衔接的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