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终有期,云卷云舒无长物。面对乱花渐迷的纷扰世界,一切事物以乎都变得终无定势。在每天日升的时候,我总是期待着崭新的生活,在夕阳中不断回想过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始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因为我始终相信: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每一个善的行为都是在救赎自己的灵魂,让自己能在生命的每一段时光都能安然无恙的面对难以预测的风险与危机。
作为社会的一个单独个体,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面对物欲横流、诚信匮乏的世界,人类变得越来越迷失。然而,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还存在着“善的因子”,有着对爱的向往和来自他人对自己“善的品质”发自内心的真正肯定,所以我们才会有“希望工程”等一系列爱心工程,可以使我们浮躁的心稍微充实,以致于能够平息一下。很多时候,这些活动与他人的鼓动、宣传无关,而与我们潜在的“善的因子”有关,诸如“希望工程”等工程只是为它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罢了。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好坏原无定势,只因后天的社会因素而造成了人与人的诸生相。故而,每个人的心中总是有着善的一面!所以才会有慈者爱人,仁者无敌的事情发生,因为唯有爱的力量才可以超越时空,化解一切困挠的难题。所以我们总是提倡慈善行为,所以我们也总能在许多媒体上或生活中看到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它们大多以物质形态出现,如钱财、图书等;当然,也有以精神形态出现的,如义工等。但无论是那一种,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即:感谢生活,感谢他人、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活动“慈善”,它的存在有着诸多意义。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内心一种“善”的外化行为表现,可以使个体达到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对于一个集体(如企事业单位)则会让为其抹上一层光辉的色彩,使外界人员对其产生信任感,进而对所生产的相应产品也会有种强烈的认同感。但是,对于后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这种慈善行为要来自集体大多数人的意愿,让成员能为慈善而进行的活动有成就感,进而产生集体归属感。因为,作为一个集体,慈善的意义不在于其为社会捐献出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这种行为体现了这个集体对社会某些弱势力量的关注度。而在某些时候,谁也不能担保下一个失意者就不会是自己,成为弱势群体的可能性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存在。所以集体无论是对集体成员还是集体外的慈善事业对员工未来长远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从某个层面意义上来说,它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
作为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慈善之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何年、何月,总会产生有一种叫做“爱”力量,它能指导我们不断取得进步,克服一切坚难险阻,最终让身心获得全然的释放与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