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进口大片被引进已然有十年之久了,其中的滋味据说是复杂的,蓦然一回首看,各方面都有其苦衷。一个不言而喻的好处就是大片刺激了我们的票房,然而我们拿到手的内地年度票房统计数字,却是每况愈下,从十年前的近20亿,一路滑落到如今的10亿,这尚且是在票价狂飙数倍的前提下获得的,也就是说观众人次萎缩了八九成之多;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大片的同步或准同步引进,使我们的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欣赏到最优秀的海外电影,然而每年十部后来增加到20部的数量又远远不能囊括整体,于是以眩技为主、重感观刺激的电影成为主流。随着《泰坦尼克号》取得高达3.7亿的票房,大片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而在《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系列之后,内地观众也深深患上了大片疲劳症。如今,大片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我们早就在不自觉中进入了后大片时代。 1995年,有人喊“狼来了”,然而羊群还在。十年过去了,狼不再那么凶猛,羊却是稀稀拉拉了。大片时代之前,内地的电影票房和电影观众人次都还是值得一提的。大片时代,相对应的小片也还有一席之地。1995年被认为是这历史性的转折关头,那一年的内地电影人心情舒畅,《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粉》、《红樱桃》等口碑和票房都不错。在大片时代,中外大片获得的票房比重日益增长,直到现在非大片只能苟延残喘。 也许在进口大片面前,可以说,忧虑和抗拒是没有用的,鸵鸟政策是不明智的,有关部门为国产电影独霸市场也同样是不公平的,必须正视目前的良机,内地电影有回暖的态势。既然电影是一种创意工业,那么就应该按照它必须遵守的规则去做。韩国电影的成功在于坚持本民族的特色,我们也没有好莱坞那样的高科技,但是我们有无穷的故事和智库。所谓后大片时代,对中国电影人而言,就是要么生、要么死的时代,再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如果内地电影死了,那么至少在银幕上,文化侵略甚至于占领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