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生命的零散组合,无论他们葆有如何体面风光的生存状态,具备如何深层的生存价值,拥有如何亘久沉重的生命意义,最终都逃不脱宿命的终结。于是有了生命的告别,告别的姿势或潇洒幽雅,或黯然伤情,或遗憾,或光荣,却毫无偏差的负荷着某些深层次的意义;他们其中任何一个的“告别”,都触动了/牵引出人类最深层最挚真感情来承载。因此,他们又是整齐划一的一群人;因此,就有了人们对于这些个体生命的存在与终结的繁重性探讨与回眸。
这一群人中的一部分存在于娱乐圈。他们是明星,他们是打造明星的明星,他们是娱乐圈的功臣,是中国娱乐文艺史上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是张国荣/罗文/梅艳芳/林振强/梁弘志......他们绝代芳华,英年早逝,他们对于后人的意义,不止是蕴涵于电影和音乐的成就和艺术,还有浑身散发的道德与品质的精神光辉,因此,他们留下的,不止是遗憾。
遗憾是一种卓绝的美,预备后人来修补/来完整/来装饰,而后人却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惟恐破坏了这种极至的美,于是只好另僻奚径试图超越这种美。罗文去了,哥哥去了,梅姑也随哥哥远离。闪耀的遗憾接近于永恒。于是有人说:梅艳芳在岁末逝世,绝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真正终结。我情绪上极不赞同,而心底又不可否认,真的!他们终结了一种风格,一种卓绝的美,甚至,一个烙印人心的时代......
今天,十月三十号,梁弘志也去了,走的那么黯然,那么悄无声息,44岁,走的那么匆匆,那么令人扼腕叹息!我禁不住想翻一翻那些早以陈旧发霉的卡带,却又不在身边,那花花绿绿色彩斑斓的歌词纸上该有多少梁弘志的名字啊。匆忙忙急切切的翻出那首《像我这样的朋友》的碟片来放,
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
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
歌声徐徐唱出,眼泪就簌簌下流。
他是我生命的过客,而我感谢生命里有这么一位大师的匆匆停驻,就让他一路做伴同行,今天再来回眸。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象一张破碎的脸。”难道回眸竟也是苍凉的?不!那就“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那就“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诗化的歌词,柔美迤俪/恬静清澈的旋律,都是梁弘志的神来之笔,妙化之音,由蔡琴缓缓唱出,醇厚,醉人。因为这首《恰似你的温柔》,蔡琴给华人带来太多的动容和怀旧,而这首歌的词曲打造者就是梁弘志。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今天,我又在聆听了,在读你了,感觉像三月/像春天,眉目唇齿已不在,也不需要誓言,你的一切移动/变幻/别离,不止左右我的视线,还有玄妙的感情线。不知多少人,把自己的青春的爱恋交托给了这首烂漫的《读你》呢?回眸是温暖的!
“还来不及回忆,却发现我不过,只是拥抱透明的你......”打下这几个字,音乐就在我脑中纷纷而起,阻止不住,一些影象也就飘摇而至,这歌可是哥哥唱的么?可是《透明的你》么?可是我曾经爱过的老歌么?可是粱先生的么?都不敢不勇于去肯定,因为泪水又涌上了,泪腺没有开关,感情没有时空的限界,逝者如斯又如何?我爱,永恒。有时,回眸需要一个高傲的Pose,尽管心底里藏着些许的苦楚......
回眸不是嘲弄了所有的往昔,而是让重温封存了的记忆,让苍凉的永久苍凉,让光辉的继续光辉。
梁弘志的写的歌还有很多,一人包揽作词作曲的还有<请跟我来><抉择><怎么能>......每一首都是他艺术生命的宣泄,每一首都凝聚耗费着他的才情与心力,每一首都在倾吐一种心情/心声/心底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的倾吐,需要一种古典诗化般的表达,这种诗化的表达又拉长了梁宏志与世俗大众的距离,这种距离却似乎昭示着梁弘志的歌欠缺一种社会渗透力和社会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于是,他打破时空经纬的经典之作就屈指可数了.这是音乐人普遍性的遗憾,而我在这种遗憾中偷笑,因为,梁弘志作为台湾音乐黄金十年的代表性音乐人,他的歌词作为一种"古典诗化歌词"的范性,毕竟对现代歌词的创作者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种素质性渗透.所以,当<东风破>琵琶轻弹歌声扬时,那种典雅精致的柔美一下子就把我征服了.心底里就涌起一种经典回归的愉悦.
最后,我忍不住的,就想把后生派的港台词作者和前一辈的港台填词作者作一个比较,进步或倒退?突破或守旧?颠覆或平衡?却不是这篇文章探讨的范畴,而我却有一种顽固的想法:歌词作为一种感情的寄托,作为交流的需要,词是一种媒体,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能通过它来进行情感的交流。更进一步地,思想的交流也可以据此实现。也正因为如此,歌词实在是一种可怜的艺术。它必须依赖音乐才能体现其价值。而梁弘志依托其自身的底蕴走了一条捷径,走的洒脱而磊落——自身歌词的诗化,并融以唯美的曲调,于是把歌词这种可怜的艺术,从受情感寄托与交流限制的尴尬境遇中解救了出来,一种独特自我的风格和美丽诞生了。多少年之后的今天和明天,人们听到这些歌,回眸这些人,一些事,都应该也有必要缅怀这位打造经典的一代音乐巨匠。
回眸,寄情于大师的经典,而对于现今的流行音乐,我仍在寄望和期盼!那又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