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接受“精品工程”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
本报记者报道 今晚,入围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红领巾》,将在七色光剧场接受“精品工程”评委的评审和观众们的检验。该剧首演于2001年9月,是北京儿艺的原创剧目,几年间上演了300余场,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首肯,他们普遍认为该剧抓住了青少年成长的心理脉络,制造了跨越时空的戏剧奇观,为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留下了丰富话题。
是儿童剧中很有底蕴的一部作品
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编剧很巧妙地把历史和现代极有意味地串联在一起,使得这出儿童剧很有分量,也很有底蕴。“时光隧道”的巧妙构思通过两代青少年从相互隔膜、误会到理解和信任的交流过程,构筑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点。但这一构思似乎为导演出了点难题,不过导演很聪明地解决了剧本为其设置的“障碍”,而且出了新,产生了见离的效果,引发观众思考。
仪式化表达贯穿始终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红领巾》以“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为立意,将历史、艺术和信仰融为一体,带我们经历了一次成长仪式的洗礼。
与文本的仪式化表达一致,二度创作风格也定位于戏剧的仪式化。红领巾和红旗贯穿于整个演出场景,在孩子们手拉手翻山越岭的时候,在他们想证明自己是共产儿童团员的时候,在他们前赴后继向敌人冲去的时候。此外,红五星、红缨枪等,在剧作场景中也频频出现。音乐、舞蹈、光影和色彩的处理也都以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引领观众进入一种信仰的仪式状态,使孩子们感受到在平日的生活中很难感受到的那种崇高境界。
时代需要《红领巾》
戏剧评论家康式昭:该剧题材从思想艺术价值上,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形象教材。它可以帮助现在的青少年了解前辈为了今天民族的发展、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曾经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中国人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说不要忘了过去。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孩子们了解革命的过去,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奉献、助人等美德,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红领巾》是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的戏。我们不排斥给儿童以娱乐,但也需要提倡像这样的题材。
修改之后更加精致
中国剧协艺委会副主任、原《中国戏剧》副主编黄维钧:《红领巾》这次的修改更加精致、完美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更鲜明可爱,舞美景观也有了很大改进,如山形的勾勒、起伏的红光,非常诗化,形成了多层次的舞台空间以及情感空间。另外,《红领巾》也很好地抓住了低龄儿童观众的欣赏心理。兴奋点多,动感强,戏剧链条始终没有中断。孩子们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该安静的时候安静,完全被剧情发展引领,这是很难得的。对孩子们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但不能耳提面命,更需要形象化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