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电:继去年的湘西“寻根之旅”后,著名作曲家谭盾的多媒体交响乐《地图》又展开国内巡演。10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在耗资1.5亿元重修的上海音乐厅里再次奏响《地图》。
演出前夕,谭盾应邀在上海著名学府复旦大学发表演讲,并向数百名大学生放映了反映作曲家在湘西古老村庄创作《地图》经历的纪录短片。他还接受了复旦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从上海复旦大学出发,《地图》在一个月里,将经过深圳、成都,并参加香港新视野艺术节和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最后将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以“网络音乐会”的形式结束,行程近万里。
《地图》体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于2003年2月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好评如潮。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一年中连演3轮,首轮演出多达6场。之后,这部交响乐在新西兰、法国、荷兰、比利时不断奏响。
以“寻找消失中的根籁”为副标题的《地图》,核心部分是由摄影机和录音真实记录的湘西少数民族音乐,与交响乐队形成跨时空“对话”。交响乐的9个乐章,呈现九幕多姿多彩的湘西风土人情。
谭盾对记者说,从湘西走向全世界,《地图》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项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让人们听到我们正在失去多么美好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谭盾让《地图》走出音乐厅、走进大学的原因。因为未来在学生手中,“如果不能把传统带往未来,未来便不是未来。”
谭盾还说,《地图》是个不断更新的作品,即将推出第二部。他计划与纽约爱乐乐团以及钢琴家郎朗合作,在蒙古大草原的“天地之交”处举办一场音乐会,用马头琴、蒙古长调等内蒙古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交响乐“对话”。而这部酝酿中的《地图之二》在多媒体表现形式上也将有创新。(记者 孙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