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记者任宏伟摄影杨刚)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这个被称之为“世界第三极”和“生命禁区”的地方,虽然与成都相隔2000多公里,但丝毫阻止不了成都商报与可可西里千丝万缕的关系。自从1997年成都商报刊登了环保者杨欣与索南达杰的故事后,先后在7年中派送了不少的记者赶到可可西里,关心、感受、帮助这位“美丽的少女”。所以本报才在中国第一部西部历险片《可可西里》全国上映前后,大规模宣传造势,并不遗余力地组织一系列与可可西里相关的活动。
1997年,杨欣带领9位环保志愿者来到了楚玛饵河畔,站在英雄当年倒下的地方,默默凭吊,他端着酒杯,第一杯敬给长江,第二杯敬给了索南达杰。通过本报报道,川人第一次感受到环保英雄崇高的思想境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保护可可西里。
1998年5月和8月,成都电视台编导彭辉带领摄制组跟着扎巴多杰和他的“西部野牦牛队”,两次进入可可西里,记录了这支反偷猎队伍的足迹。在索南达杰牺牲的第二年,他的妹夫扎巴多杰接过旗帜,重建了西部工委。1995年9月,中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出现在可可西里。他们中有复员军人、教师、工人、个体商贩,在索南达杰的感召下,在扎巴多杰的带领下走到一起。
今年6月和8月,本报还与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合作,将其作为本报员工培训教育基地,本报先后两次派出记者编辑作为志愿者,与其他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一同,奔赴可可西里实施“红绿灯”计划,保护和护送藏羚羊通过铁路和公路。10月,新锐导演陆川拍成的《可可西里》在全国上映。应该剧组邀请,本报记者与陆川重走可可西里,在6天时间内再度体验拍片的艰苦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