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张恨水名作《满江红》改编的电视剧《红粉世家》近日播完。《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红粉世家》,短短一两年间,张恨水的作品频频被改编成电视剧,然而这些电视剧引起的反响却不一:《金粉世家》颇受关注好评,《啼笑因缘》批评声四起,而《红粉世家》竟已引不起观众和媒体批评的兴致。是观众的口味变得太快?是张恨水的作品水准相差太大?其实都不是,问题出在电视剧本身。
“蚕食”名作
张恨水的作品被大量改编成电视剧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电视剧原创力量严重匮乏,现实主义的力作一年少过一年,而今年国家广电总局连下几道禁令,使荧屏戏说风、侦破风等风潮得到收敛,这对于原创萎缩的国内影视界来说不啻于“伤口洒盐”,这么多“不能拍”出台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到了张恨水这个通俗小说作家的身上,一方面他的作品奇情曲折,非常适合改编;另一方面,作家的知名度直接可以作为电视剧的卖点,于是经改编的张恨水作品近两年来纷纷粉墨登场,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道道快餐。
除张恨水之外,张爱玲也是一个“受灾大户”,她的作品也一再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各个电视台间,“张恨水”打“张恨水”,“张爱玲”斗“张爱玲”,互拼收视率的情况屡有发生,连林语堂、沈从文等的作品也已被“瞄准”。
误读名作
名著改编电视剧,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改编成功,对推广优秀文学作品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改编者快餐式的“生吞活剥”,只留下了跌宕离奇故事,根本谈不上重现作品的时代性、思想性,就连含蓄隽永、充满智慧的语言都被改得面目全非,成了直白浅显的谈情说爱,而内涵丰富的原著“触电”之后全部成了一种类型片——青春爱情偶像剧。
面对这样千篇一律的电视剧作品,难怪专家要一次次拍案而起,也难怪观众要看厌了。
本报记者周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