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影频道 >> 《郑培民》_搜狐电影 >> 相关报道

电影故事片《郑培民》获得专家好评(图)

YULE.SOHU.COM 2004-09-14 09:02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电影故事片《郑培民》获得专家好评(图)
图为影片中郑培民与他资助的农村小孩。

  由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中国电影集团、潇湘电影集团共同拍摄完成的电影《郑培民》,引起文学、影视各界的重视。

  近日,在由国家电影局、潇湘电影集团、电影剧本中心、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和本报文艺部联合召开的电影《郑培民》观摩研讨会上,有关文艺评论家和影视专家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郑培民》是继《焦裕禄》、《孔繁森》等之后又一部优秀的、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影片。影片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例,展示了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公仆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中,《郑培民》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员干部的新形象。大家还高度评价这部主旋律影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赞誉《郑培民》是一曲质朴无华的共产党员的颂诗,是一首发自老百姓肺腑的动情山歌。

  电影中,刚刚出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的郑培民,在全州最贫困的乡村火龙坪村村民期盼的目光中郑重许下承诺,一定要帮助火龙坪村修建一条连通山外世界的公路,让山里的世界和山外的世界息息相通。从此郑培民的生命就和这条山路、这块土地联系在了一起……影片以回忆的方式,从不同的视点重点讲述了郑培民同志与湘西人民的深情交往,并以自己的一生来实践对湘西人民的神圣承诺。

  知名评论家李准说:“和以往弘扬主旋律影片相比,《郑培民》摆脱了以往的创作模式,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魄力,把郑培民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塑造,抓住了他作为一名劳苦人民子弟那与生俱来的朴实品质,从而开掘出了共产党领导干部新的精神世界。”

  公仆是平凡而伟大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郑培民做到了这种平凡的伟大。他是官员,更是公仆。真正的公仆如郑培民,视老百姓为自己的父母,他们做官,是在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造福。电影导演丁荫楠认为,电影《郑培民》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点滴涓细地为人们勾勒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形象:“反对陈方平身穿西装、脚蹬旅游鞋去见老教授;亲自安排专家为老教授的夫人治病,并真诚挽留老教授留在湘西;过问劳改犯的孩子上学、生活等等;而对待自己的妻子,没有给她换份工作,甚至只有一双双地买布鞋给她,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让她搭车……”影片呼唤着党性,呼唤着真情,呼唤着社会和公民的良知。

  《求是》副总编刘润为认为《郑培民》的分量在于将真实告诉了国人,在于展示给民族一个美好的共产党人形象,在于召唤“为官要为民”的精神,在于引领电影以及文艺创作的方向———《郑培民》勇于揭示问题,特别是热点的“三农”问题,勇于让老百姓从文艺作品中了解真实,了解真情,这是电影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影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让我们广大观众在新时期、新国情的形势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景;也召唤老百姓对这种英雄人物重新发现,重新思考,重新燃起了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小康生活的信心。

  在叙事结构上,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沈卫星认为,影片以火禾公路为线索,提纲挈领地建构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影片中的火禾公路是带有很强的象征意味的路,火龙坪需要这条路,湘西需要这条路,路不仅仅是致富的路,更是弘扬民族精神之路,是党心、民心连结之路,围绕这条路展现郑培民的人生之路、人格之路、精神之路。公路快竣工时,人们想起了郑培民。北京,一辆急救车正在拥挤的大街上急驶。车上,党的优秀干部郑培民因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他们热切希望郑培民能来参加公路的竣工仪式,山民们能再次听到郑培民的声音传来吗?他无限眷恋的这块土地还能再次响起他爽朗的笑声吗?

  其实,郑培民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伟大人物,郑培民是如此平凡,如此执著,他是人民的儿子,永难忘怀的是山村的父老乡亲寄予的希望和重托。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办事,这是他最简单,最理所当然的想法与做法。他是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他所做的也许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正是这种以心血、以生命兢兢业业捍卫的日常工作,构筑成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电影《郑培民》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审视现实、展望未来的历史观;郑培民,也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他就在我们身边,他的精神就渗透在我们的每一天,只因为这样的形象离我们如此之近,所以才需要时间的距离,需要艺术的发现。(本报记者杨少波)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