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一部感动中国的电影《郑培民》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从而拉开全国上映的序幕。据发行方华夏电影公司介绍,《郑培民》的票房成绩极有可能打破当年电影《生死抉择》的票房纪录,再度创造中国电影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奇迹。9月8日晚,《郑培民》在湖南省委礼堂举行了看片会,真实的事迹和平实的风格感动了800名领导干部。影片取材于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的生前事迹,以郑培民同志出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期间帮助当地贫困山区修建火禾公路的真实事件为故事主线,反映了他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集中体现了郑培民同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情怀。片中的故事细节更多的以郑培民同志真实生活事实为依据,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郑培民的人格操守和感人情怀。
影片《郑培民》是经湖南省委同意,由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潇湘电影集团联合摄制的。该片由本届华表奖最佳导演奖得主郑洞天执导,男主角郑培民由北京人艺著名演员修宗迪扮演。
郑培民夫人解读电影《郑培民》
“他的宽容和奉献精神出来了”
9月8日晚,郑培民夫人杨力求女士在省委礼堂观看电影《郑培民》。作为郑培民最亲近的人,杨力求看着银幕上的丈夫和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呢?9月9日下午,杨力求女士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说起电影《郑培民》,杨力求是第二次看了,她认为是很成功的,虽然有一些艺术上的加工,演员形体上肯定有差异,但人物很神似。她说:“把老郑的奉献精神和宽容精神表现出来了。”演自己的那个演员也把疼丈夫,又不想流露感情影响丈夫的那份复杂心情表现出来了。
“为民书记”已经离去两年多了,但杨力求女士只要提到,马上红了眼圈,记者说起电影里的某个细节,她都能引出一个个故事,毫无疑问,她是电影《郑培民》最好的解读者。
病房的眼泪
画面1郑培民在湘西担任州委书记期间,突然发病,在医院抢救后醒来,在秘书面前轻松地哼着歌,单独看到杨力求,眼泪就出来了:我害怕再也见不到你了!
老郑这个人就是这样,他是为了宽秘书的心。他虽然身体有病,但在外面总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最怕自己的身体影响工作,怕自己工作干少了。他是一个最能忍受的人,苛刻自己到了再不能苛刻的程度。其实他心里还是很怕突然离开我和孩子。
北京的布鞋
画面2要回家了,郑培民在鞋摊上花三块钱买了一双轻便的球鞋,给爱人上班走路穿。
我喜欢穿布鞋,每次到北京开会,老郑都要买两三双布鞋带给我。老郑是一个很心细的人,表面看他好像不在乎,不了解他的人甚至产生很大的误会。有一次是三伏天,中午太阳很毒,我就开玩笑说要是有车子送就好了,他对我说:你去想想那些修路的!我没有生气,理解了他。他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启发我,使我觉得自己并不可怜,而不是安慰我。
死刑犯的父亲
画面3郑培民要离开湘西时,一名服刑的犯人给他写了一封信,称父母去世,妻子远走他乡,一个6岁的女儿没人照顾,郑培民马上嘱咐有关人员把孩子的生活和上学的事情办妥。还细心地把孩子送到远一点地方上学。
这个故事是真的,只不过不是发生在湘西,而是他在湘潭工作的时候。过年过节还把孩子领回家来,我都是给她压岁钱,把她当成家里小孩一样,回去带一些吃的。这个孩子现在已经成家了。在湘潭时,有一天深更半夜,还有一个死囚犯的父亲跑来敲门,我没开灯,就去开了门,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滚进来,把我吓得要死。这个人在家里坐了两三个小时,一定要老郑终止他儿子第二天的死刑执行。老郑轻言细语,再三做工作,说书记的权限只能给他处理好善后的工作。第二天,他真的召开商业局的开了会。过了好久,这个老头,跑到我们单位找我,我看到他还是害怕,他掏出一些香干子票、粉丝票:妹子,我知道你家里生活清苦,去买点东西给小孩子吃。我当时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并不是要他这些票,只是觉得老郑的一番苦心终于得到了理解。
拳头捏得出汗
画面4郑培民为了修公路,到省里某个部门去要钱,没要到。后来那个干部照样得到了提拔,对郑培民说:郑书记,我当时为难了你,你还提拔我。郑培民说:省委把这个担子交给你,你还是适合的。老郑这个人是最宽容的,从不计较这些事情,只要对工作有利。有时候,一些下级当着他的面发火,有人看不下去,告诉我。他给我解释:他们不是真的对我发火,是在发泄。一个人受了委屈,总要有一个发泄的地方。有时候听到一些很难听的话,我问他生不生气?他说:我有时拳头也捏得出汗。老郑就是这样控制自己的感情,加强自己的修养。
厨房的享受
画面5郑培民抗洪抢险回来,在楼梯上就叫:力求!杨力求欣喜地答应:哎!这个事情还是我告诉导演的。从楼下进门有20级楼梯。每次他上到10级的时候,我就在门口叫他:老郑!每次他都答应得非常甜,然后噔噔噔恨不能一步跑上来。我马上接过他的包,给他换鞋换衣服。然后,两个人进厨房做饭。我就讲一些开心的事给他听,让他轻松。有时候故意问他: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做事?他总是说:我当然愿意了,我是你最好的下手。每天这个时候,是我们最享受的时候。
培民书记离去两年多了,杨力求老人感谢小外孙的到来,分散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心里隐隐作痛而睡不着。她开导自己:老郑走得早,但他的生活质量高,活得值,他的付出得到了组织和人民的认可。老人哽咽着告诉记者:老郑最后一次在北京和我通电话的时候,要我保重身体,愿我每天有个好心情。她又指着自己的头发说,这个发型还是老郑定的,他说我这样好看。
“为民书记”就这样走了,我们现在以很多种方式在怀念他,在学习他,但也许只有最亲最亲的人,才能够体会这份离别的痛苦。
湘西人没有说过他一句坏话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彭对喜与郑培民相识10多年,也在湘西当过几年的州委书记。9月8日晚在省委礼堂看过电影《郑培民》,他感慨颇多。
他说:这部电影很感人,再现了郑培民这样一个平民书记、亲民书记、为民书记的形象。不仅给党员干部以教育,还给人民群众以信心,毕竟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有很多像郑培民这样的好领导。我和郑培民认识10多年了,对我来说,他首先是一个兄长,然后才是一个领导。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可以跟他说的兄长,我到他家去从来都是两手空空,但他来看我们的时候,还经常带点小礼物,很有人情味。在工作上他又要求很严格,马虎不得。他对自己也非常严格,非常认真,什么事情都亲自出马,就是写个批示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写。他确实做到了自己说的那两句话:“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彭对喜告诉记者:我在湘西工作了5年多,培民书记对湘西的感情很深,每年都要回去看看,牵挂着那里的扶贫工作。在湘西,他的口碑非常好,我在湘西这么多年,没听到有人说过他一句坏话。
但彭对喜认为这部电影也还有遗憾的地方,那就是对活生生的郑培民挖掘得还不够。告诉了我们郑培民是一个这样的人,但没有完全说明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怎么形成的?他的所作所为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期望,离不开他对自己的要求。电影可能容量有限,但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一点。
专家评价《郑培民》
9月3日下午三时,在北京,由中国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主持,举行了电影《郑培民》作品研讨会。15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摘录了几位的发言如下:
路和鞋富有象征意义
仲呈祥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
这部影片不仅是主题好、而且在艺术处理上还是进行了精巧的构思,在细节上尽量的做足了文章。第一它是抓住了路,路是具有意向性的。火龙坪需要这条路、湘西需要这条路、农民需要这条路,路不仅是致富的路,更是弘扬民族精神之路,更是连接民心之路。
再者“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郑培民同志的一句话,我一直记着:看一个好干部,要看他鞋上沾了多少泥。实际上是在表示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把真实的情况告诉老百姓
曾庆瑞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解放40多年了,火龙坪还是那样,值得我们骄傲吗?影片中的非常尖锐的台词“党把我们忘了”和“你们也忘记了党”说的是现实。这个往往是犯禁的。老百姓只有从文学艺术中找到了真实,才能让百姓喜欢作品。《郑培民》他的可贵在于新时期在新的国情下面,在新的三农问题面前,党群关系尖锐这些问题面前,让观众看到了希望,看到前景。
影片很真很实很巧很慧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主旋律影片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有一个天然的麻烦,即疏远了普通的老百姓,这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现象,有点不近情理、也有点不尽人理。而《郑培民》在大众文化中亲近了观众。
影片很真、很实、很巧、很慧(智慧)。人格真———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人性真———对教授的于公于私的挽留,对妻子的深情,对小娟的关系的处理。关于实:细节实、表演实。从村长到乡党委书记、到县长到省委书记,把中国从基层到高级干部都精彩的表现了出来。巧,以火禾公路建成的大喜和主人公生命垂危的大悲的相互交织,打破了平铺直叙,在艺术处理上非常干净简洁,而声音也处理得非常干净,把一个朴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世界很好地表现出来了。(来源: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