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花木兰》结束首轮演出年轻编剧喻江畅谈创作感受
8月29日晚,大型音乐剧《花木兰》在保利剧院终于画上了第一个完美的句号。该剧的编剧之一,年轻的喻江十分引人注目。喻江只是个27岁的青年,北广文学硕士毕业,曾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十佳大学生”称号,并为众多电视剧及大型主题晚会撰写主题曲歌词等。昨日,记者和喻江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她自述了创作《花木兰》的感受:
三年前,郝维亚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音乐剧创作想不想尝试,当时,我只是个刚毕业的学生。曾经做过记者的我,觉得现在换了一个角色,锻炼很大。于是我满口答应了郝老师的邀请。其实真正做起来,我才发现我太爱《花木兰》了,我愿意为它付出一切。我才敲下《花木兰》几个字,就恨不得把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所谓“人生智慧”都倾吐出来。哲学、历史、美学,甚至15世纪某个地中海国家的神学思想都恨不得跑出来溜达溜达。我总在想,无名氏只留给我们一个不到300字的《木兰辞》,这就成了我们创作的“圣经”,《花木兰》有了戏曲版,有了迪斯尼版之后,我们的《花木兰》将怎样歌唱?于是,不断有好友提议写花木兰的同性恋倾向,或者写花木兰的“辣妹”版。
但当我们仨(作曲郝维亚,编剧邱玉璞和我)的创作小组一次又一次的言语碰撞中,最终确定了“好听好看、入眼入耳”的创作原则。当首演的时候,我跟所有的朋友讲,《花木兰》首演就像我在生孩子,我发请柬就像发婚柬一样,我很希望让他们看到我的成长,对自己有一个交待。有人讲,中国音乐剧可能还要培养十年的观众,我们现在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如果音乐剧是一个链条的话,每一个链条大家都得靠自己拧,哪有空缺就自己添上,没有一个完整的程序让我们去按图索骥。花木兰从军12年成就了一个传奇,中国音乐剧也充满着希望。《花木兰》的创作主旨是只有信仰才会带来奇迹,我觉得,所有和我一样热爱音乐剧的人,都将怀着中国音乐剧骨子里的信仰迎来中国音乐剧传奇般的未来。(本报记者 天蓝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