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深度评论
评论:说不完的曹禺,演不尽的《雷雨》
YULE.SOHU.COM 2004-08-16 09:35  作者: 宋宝珍  来源: 北京日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有始有终的,死虽然不是生的目的,却正是生的终极,这是相对于自然人生而言的事实;那么对于文化人生呢?恐怕死不仅不是终极,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可能是一种继续,甚至是文化人生的开始——大凡伟大作家的优秀作品,总是在他死后,不断地经历时光的磨洗,然后,作品中潜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才被逐渐地揭示开来。因此,文化人生的存在方式要比自然人生更富有影响力,也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以文化人生的方式,参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契机。今年恰逢《雷雨》发表70周年,也是北京人艺上演《雷雨》50周年,因此,由顾威先生导演,北京人艺遴选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经过近5个月的排练,第三版的《雷雨》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尽管排练时期,《雷雨》剧组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人以“33个铁杆戏迷”的名义,上书北京人艺,坚决反对重排《雷雨》;但是,经过新一轮的演出之后,不仅观众的疑虑逐渐消失,甚至以前从未看过《雷雨》的新一代观众,还大有重新发现戏剧、发现曹禺的快乐和惬意。这可真是说不完的曹禺,演不尽的《雷雨》!

  一个70年前写就的老故事,靠什么来抓住今天观众飘忽的思绪呢?哈佛大学的李欧梵先生曾说,曹禺的戏剧“带来感情表达上的那种令人心惊欲碎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剧作家生命意识中现代性的焦虑,来自剧作家对人、人性和人文关怀中,对现实人生的残酷发现,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深度揭示。在《〈雷雨〉序》里,曹禺曾多次提到宇宙人生的残酷性:“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他还说过《雷雨》所显示的,正是“宇宙里斗争的‘残忍’与‘冷酷’”。因此,与通常轻飘飘的世俗戏剧不同,《雷雨》对社会人生进行思索的视角是逆向的,它不是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展示一个警世故事,那也许是社会问题剧的创作模式;它是将粉饰在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上的温情面纱撕毁,从而审视人类复杂深邃的灵魂。当人被放置在激烈的戏剧情境之中的时候,意志和性格的较量,蒸腾出一片狞厉可怖的气息,两性之间的战争、被动选择与自我承担的矛盾、反抗动机与毁灭前提的逆转,这形成《雷雨》中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情结,也触及到了人类带有哲学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必将引领新的观众做新的思考,这也正是《雷雨》久演不衰的道理。

  在《雷雨》里,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双重乱伦的故事,以及无辜的周冲、四凤之死,无奈的周萍之死、繁漪之疯、侍萍之痴,也许都不过是悲剧故事的表层,而真正的悲剧性来自于人对自我选择的被限定性的反抗,以及反抗的无意识所造成的对他者的冲撞,在反抗的合理性与冲撞的无理性之间,形成了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张力。这在繁漪的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曹禺认为,要问繁漪为什么会爱上周萍,那要问她为什么生活在周朴园这样一个牢狱式的家庭。新版《雷雨》将繁漪作为悲剧的主人公,将她放置在这出悲剧的核心地位,这是有其合理依据的。繁漪这样一个形象,不仅最早引发了曹禺的戏剧创作热情,而且在这个人物身上,也倾注了剧作家最大的同情和艺术的灵性。她阴鸷而果敢,哀静而乖戾,封闭而阴冷的家庭压抑了她的活力和个性,把她生命的热情扭曲成带有破坏性的偏执,悲剧虽不因她而起,但她显然加剧了悲剧的进程。对繁漪的理解牵涉着对《雷雨》主题的认知,香港戏剧博士刘绍铭就认为此人违背伦常、害人害己,不值得同情,而曹禺则认为她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是一个由于处境的不幸而走向毁灭的美丽女性。龚丽君扮演的繁漪较好地表现了她的进攻性和报复本能,但是对她哀婉时的酸楚,绝望时的空茫,教养带给她的矜持,则体现得不够充分。

  新版的《雷雨》还增加或者说是突出了一个戏剧主人公——雷雨,从第一幕开始,周公馆的压抑、沉闷的气氛中,已经孕育了一种天幕低垂、四野云集的阴郁气息,随着悲剧情境的展示,闷雷从远天滚过,蓄势待发,闪电忽隐忽现,撕开暗夜的黑幕,直至四凤在自己家中向母亲发誓,炸雷当空劈下,暴雨倾盆而泻……可以说,雷雨不仅构成了戏剧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境,是心理情绪的外化,而且对于人物命运它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蕴。在《〈日出〉跋》中,曹禺说他写戏时常常会把真正的主人公隐藏在幕后,写《雷雨》时他不能让雷公的形象站在舞台上。显然,在剧作家心目中,雷雨是剧中一个特殊的不可或缺的形象。新版《雷雨》遵循了剧作家的本意,舞台上所呈现的电闪、雷鸣、雨声,被观众认为是几版《雷雨》中最好的音效,它的确非常具有震撼力。

  观看《雷雨》的观众不会有被安抚的快感,相反,却要饱受感官的惊悚与心灵的震颤。曹禺一直认为《雷雨》的演出应当加进去序幕和尾声,以使观众情绪复平。早在1935年他在南京国立剧专时,曾经亲自导演过全本《雷雨》,结果这个戏演了5个多小时,别说演员累得够呛,观众大概也目困筋疲。限于现在的观赏习惯,第三版的《雷雨》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舍弃了序幕和尾声,我认为这无伤本意。也许若干年前的观众会为《雷雨》惨烈的结局而惊悚,而现如今的人们内在的感觉正被现代性的物质外壳所幽闭,因此,给他们一点惊悚,倒说不定会更有裨益。正如王尔德在《狱中记》所预言的那样,“现在艺术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广度而是追求强度”,而《雷雨》的强度,不是来自感官的刺激,而是来自灵魂的战栗,因为它是一个精神的悲剧。

  今天也许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其实并非如此,当社会的宽容与开放的程度加大之时,外在的限制减弱,而心理的困惑增多,这迫使我们必须思索什么是“不可以”,思索人类的核心价值的存在意义。其实《雷雨》通过其悲剧结局,告诉了我们很多“不可以”,比如在情感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随心所欲,在爱情的自主选择上不可以悖逆人伦,在悲剧责任的问题上不可以放弃承担,等等。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现实。

  作者简介:宋宝珍,女,1964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致力于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回眸》、《世界艺术史(戏剧卷)》、《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等,发表戏剧论文、评论上百篇。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