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伟大文学家契诃夫曾以《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而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位“20世纪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今年9月将成为中国话剧舞台的主角。由国家话剧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发起的首届“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季:永远的契诃夫”将于9月中旬举行。日前,记者就此次国际戏剧季以及国家话剧院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国家话剧院院长赵有亮。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家话剧院为什么要推出国际戏剧演出季? 赵有亮(以下简称赵):国家话剧院举办国际戏剧演出季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国家话剧院与国际戏剧界的交流;同时,还希望通过演出季培养出更多戏剧人才,锻炼队伍,树立国家话剧院的整体形象。我们计划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戏剧演出季。 记:国家话剧院首次举办国际戏剧季,为什么以契诃夫为主题? 赵:首届戏剧季将主题定为“永远的契诃夫”是因为今年7月15日是契诃夫逝世100周年纪念日,届时世界各地都将举行纪念活动。契诃夫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等小说,也创作了《三姊妹》、《海鸥》、《万尼亚舅舅》等大量优秀戏剧作品。除了莎士比亚外,他是世界上作品上演次数最多的戏剧作家。在契诃夫逝世百年之日,重温这些经典剧目,对于戏剧工作者和戏剧爱好者来说,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记:这次国际戏剧季,国家话剧院和有市场运作经验的公司合作,是不是反映了国家话剧院在此方面的不足? 赵:国家话剧院成立以后一直和一些公司合作,第一部戏就是与中演公司进行合作的。国家话剧院在导演、演员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排出水平非常高的戏来。但在经营理念、经营策略上,如何让观众进剧场看戏等方面,就没有了优势。相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在票务管理、市场经营、宣传策划等方面有自己相当的经验,跟他们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做法,对国家话剧院来说,可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我们的戏,不至于使我们叫好不叫座。而且,我们可以从跟他们的合作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提高剧院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 记:记得国家话剧院2001年刚组建时,在谈到国家话剧院的风格时您说过:“没有风格就是国家话剧院的风格。”3年过去了,您的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 赵:从国家话剧院成立开始,总有人问我关于国家话剧院的风格问题,我说没有风格就是我们的风格。我现在始终坚持这个观点。剧院有什么风格要看你有什么样的导演。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有个性的导演,发挥他们的风格,尽量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比如查明哲善于导那些深刻、有深厚传统的戏,孟京辉擅长实验戏剧方面的导演。他们的风格就是剧院的风格,不能说我先设定好风格,再把这些导演装进去。国家话剧院在戏剧的内容、形式上应该更多样,演出各种风格的作品。 记:您如何活跃创作人员的思想,激活他们的艺术创作? 赵:国家话剧院是由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成立的,两个有着各自传统和风格的剧院合到一起来,肯定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整合、去磨合。问题、麻烦一定会有,也一定能够解决。但对剧院,对导演、演员等艺术人员不能用行政手段来管理,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好的艺术氛围,团结一个好的创作群体,为演员提供优秀的剧本,为导演提供深入生活的条件和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比如安排演员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考虑这角色是否适合他,另外他本人是不是有这种创作激情,如果这两者缺一,就不一定这么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记:听说您一直为国家话剧院的剧场而奔忙,现在结果如何? 赵:我一直非常重视国家话剧院的专用剧场。剧院没有自己的剧场,在排戏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很多戏就是因为没有演出剧场或者因为剧场场租太贵而推迟了演出,这对剧院、对观众都是一个损失。原计划在现在的国家话剧院所在地建一个剧场,但由于地安门地区建筑限高9米而搁浅。经过努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剧场的问题大体上已经定了下来,位置在崇文区天坛祈年殿附近。能拥有自己的剧场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