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5日,时值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国话《普拉东诺夫》剧组在一楼排练厅,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剧本朗读会。听众以国话观众俱乐部成员为主,京城主要媒体记者也前来报导。
朗读会由罗大军主持,主要演员果静临、原华、周玲、师春玲、翟小兴、姬晨牧、刘晶晶等参加朗读。会前,中演“国际戏剧季”负责人卢凯望、《普拉东诺夫》翻译童道明发表讲话。童道明向大家介绍剧作背景,他说道,“在50年前,只有莫斯科艺术剧院排演契诃夫的话剧,而现在契诃夫戏剧在全球的上演率已仅次于莎士比亚。《普拉东诺夫》是契诃夫19岁时的处女作,1923年偶然被发现,剧名也是后人加上去的,又叫《没有父亲的人》。《普拉东诺夫》是一出被遗忘的戏剧,很长一段时间,无人理睬。1959年,为纪念契诃夫诞辰一百周年,奥地利的戏剧家首先把《普拉东诺夫》搬上舞台,从此在欧美国家长演不衰。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具有超前性,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为广大人所接受。契诃夫对戏剧艺术的贡献远远高于他对小说艺术的贡献!”
演员们绘声绘色地朗读了全剧二、三幕,观众陷入静静的沉思,偶尔喜剧性的对白引发连串笑声。会后的互动环节中,观众纷纷向导演王晓鹰提问,比如“王导,您个人对《普》剧悲剧性怎么看?”而王晓鹰导演则表示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担心自己的想法一经说出,便成为看待这个戏的一个准则。
有观众谈到普拉东诺夫有似于俄罗斯文学中“多余的人”形象,这也就是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所在。观众感觉,普拉东诺夫是现代哈姆雷特、现代堂·璜,100年前普拉东诺夫的痛苦跟现代人的痛苦一致。每个男人或女人都可能是普拉东诺夫,每个人的情感都具有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情感的不确定性已经战胜传统道德规范。普拉东诺夫面对感情、生存这些现代性问题,象个孤独的宇航员,探索宇宙“黑洞”。剧中爱慕他的女性,像母亲、姐姐、情人……不知该怎么对待普拉东诺夫,最后的感觉是——我们没有保护好普拉东诺夫。普拉东诺夫作为剧中的男性可怜可悲,而剧中的女性都很可爱。
当观众问道,“王导,您为什么要选择《普拉东诺夫》这出戏时?”王晓鹰答道:“该剧在国外演出,我已有所耳闻。排演《普拉东诺夫》对中国戏剧界以及戏剧教育都填补了一项空白。”观众希望王导将契诃夫作品中深沉的东西,以极其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