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伟,著名美术片导演、漫画家。1915年8月22日生于上海,1935年后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大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时事漫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出版《抗战漫画》刊物,后担任该队领导人之一。1941年由重庆至香港,参与组织新美术会,为《华商报》编辑《新美术周刊》。同时出版《特伟讽刺画集》和《风云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内地,在桂林、重庆等地参与举办《香港的受难》画展。1944年在云南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1945年后在云南任中学语文教师。1947年再度去香港,参与组织人间画会,同时在《群众周刊》上连载长篇漫画《大独裁者》。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片组组长,1950年随组南迁上海,1957年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任厂长,1985-1989年任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至四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至四届理事,《漫画世界》杂志副主编,中国动画学会名誉会长等。导演或参与导演的美术片有《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金猴降妖》等六部,驰名海内外。
重要成就——“中国学派”的创始者
特伟先生从时事漫画开始,一直走在抗战的宣传前沿,在战争的洪流中磨练出积极主动,坚毅不屈的精神品质,并将这种可贵的抗争和奋斗精神全情投入到美术片事业中,开创出一片新中国动画的崭新天地。
195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动画电影节上获奖,然而评委们却误以为该片是苏联的作品,这使特伟对“苏联模式”的热情降了下来,思考起摆脱模仿的创新之路。
1956年,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且身体力行地将这个主张贯彻在他执导的《骄傲的将军》中,把将军的造型脸谱化,动作也揉入了京剧舞台元素。为了这部影片,特伟率领创作人员到绍兴大禹陵体会古时情调,并请来了著名作曲家陈歌辛为影片作曲,陈歌辛把琵琶的经典曲目《十面埋伏》中的片断融入画面,表现将军四面楚歌时的彷徨与悔恨,水乳交融,令人耳目一新,为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片打响了第一炮。从《骄傲的将军》到《金猴降妖》,特伟的民族主义主张一以贯之。
1960年特伟把水墨画的技法与风格引入了动画电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当时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震惊了国际动画界。
中国水墨画艺术经过千年历史的锤炼,风格独树一帜,擅于用"写意"和"神似"等手法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影片成功地将之与动画巧妙结合,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蝌蚪、青蛙、虾、蟹等小动物栩栩如生地在银幕上动起来,角色的动作表情优美而灵动。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产生墨迹浓淡有致、笔法虚实相辅的效果,打破了历来动画片“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意境优美、气韵生动,使动画影片意蕴深远,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特伟先生作为艺术指导,功不可没。
水墨动画片的摄制工序极其繁复,光是用在摄影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是创作集体以水滴石穿的功夫和毅力所创造出来的奇迹,当时的文化部长茅盾为之题词「创造惊鬼神」。
《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1963年)这两部水墨动画片问世之后,受到国内外一致赞美,获奖连连,法国《世界报》在评论中说:"中国水墨画,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电影产生了魅力和诗意。"美国的一位学者也赞扬说:“这真是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中国动画在世界范围初露锋芒。二十多年之后,《山水情》再起水墨风云,依然举世瞩目。
水墨动画片是特伟成功开创的一个新片种,此外,他还大力支持其他片种的创新。万氏兄弟之一的万古蟾,早在香港时就曾有过制作剪纸片的设想,并为筹措资金,四处奔波,可是谁也不敢冒这个险。1956年,他回到上海进入了美影厂,立即得到厂长特伟的大力支持,经过不断的试验,艺术家汲取了中国皮影艺术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创造出第一批动画片的剪纸人物。《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在1958年诞生了,从此再度开创了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继而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和《人参娃娃》使这一片种得以巩固和发展,1963年摄制的《金色的海螺》,在艺术和技巧上达到新的高度。虞哲光于1960年首创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是在儿童折纸和手工劳作基础上加以改造、演化而成的,造型与表演夸张简练,节奏轻快活泼,与仅有二度空间的剪纸片相比,它具有三度空间的特点,立体感更加鲜明,以其轻巧、灵活和稚气的特点,极受幼儿欢迎。原有的木偶片方面也是精品迭出,大放异彩。
特伟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摆脱模仿,力主创新,数十年中积极拓宽动画片种,坚持走民族化道路,掀起百花齐放的高潮,产生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粉碎四人帮后,特伟在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重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主张,并著文《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电影》(《百科知识》 1981.1)鼓励创新,正是这条民族创新之路使中国动画走出一片辉煌的新天地,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重要地位,特伟可说是新中国动画的奠基人。为表彰其美术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节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电影节荣誉奖。特伟先生还是至今唯一获得ASIFA(世界动画学会)的终生成就奖的中国人。
8月22日是特伟先生90岁寿辰,在动画事业亟待振兴的今天,回顾他为中国动画立下的丰功伟绩,展望中国动画的未来,我们可以发现,摆脱对日美动画的单纯模仿,走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依然是个关键,相信中国动画将沿着这条充满智慧的道路继续前行,发扬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在世界动画之林异峰突起,再掀波澜。
三、代表作品——世界动画中的璀璨星光
年代 片名 种类 作者 片长
1951年 小铁柱 动画 特伟、方明 20'
1953年 采蘑菇 动画 特伟 20'
1954年 好朋友 动画 特伟 20'
1960年 小蝌蚪找妈妈 水墨 特伟、钱家骏 20
1963年 牧笛 水墨 特伟、钱家骏 20
1976年 金色的大雁 剪纸 特伟、沈祖慰 50
84-85年 金猴降妖系列片 动画 特伟、严定宪、林文肖 150
1985年 金猴降妖 动画 特伟、严定宪、林文肖 90
1988年 山水情 水墨 特伟、阎善春、马克萱 20
1、《好朋友》(1954年)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
2、《骄傲的将军》(1956年,与李克弱合作)
3、《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
编导:集体
背景设计:郑少如、方澎年
动画设计:唐澄、邬强、戴铁郎、阿达、吕晋、严定宪、矫野松等
艺术指导:特伟、技术指导钱家骏
摄影:段孝萱、游涌、王世荣
1961年获瑞士第1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1962年获第1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法国第4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儿童片奖;
1964年获法国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1981年获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4届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二等奖。
4、《牧笛》童话题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
编剧:特伟
导演:特伟、钱家骏
摄影:段孝萱
背景设计:方齐众
动画设计:邬强、矫野松、林文肖、戴铁郎
绘景:方澎年、秦一真
笛子独奏:陆春龄
片长20分钟,1961年开始筹备,1963年才完成。背景设计请来自西安的国画家方济众担任,国画大师李可染也曾借出几幅牧牛图挂在摄制组的墙壁供学习参考。
5、《山水情》(1988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
编剧:王树忱
总导演:特伟
导演:阎善春、马克宣
摄影:段孝萱
动画设计:孙总青、姚沂、陆成法、徐建国、金国忠
1988年获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
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八八年度优秀影片奖,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少年儿童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大奖;’89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第一届中国电影节短片汇展纪念证书。
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1991年获89-90年度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1992年获印度孟买国际短片、纪录片、动画片电影节——最佳童话片证书奖。
1993年获第三届全国电影电视声音学会奖二等奖。
6、《金猴降妖》(1984年,与严定宪、林文肖合作)
1986年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八五年优秀美术片奖、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电影节评委会长片奖和大众奖。
1987年获上海首届(1984-1986年度)上海文艺奖评选文学艺术奖优秀影片奖。
1988年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委员会声音特别奖。
1989年获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