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影 Movie >> 影坛动态
商业电影第二次出击:张艺谋虽败犹荣(组图)
YULE.SOHU.COM  2004-07-19 16:00  来源: 羊城晚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十面埋伏》遭受的诟病,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步履维艰
 

《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其故作深沉之态掩盖了内容的生涩
 

《红高粱》就已经反映出张艺谋的“先天不足”
 

“第五代”导演的问题同样反映在“第六代”的李欣(《花眼》)、娄烨(《苏州河》)身上
 

   文/红警苏红不懂爱

  商业电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这几乎成为电影圈内外的共识。张艺谋执着地跳入商业电影的大潮,反映了电影人对那些非电影元素决定电影品质的旧有模式的弃绝,而回归到电影的本体意义上。

  如果说《十面埋伏》失败了的话,那么——

  《十面埋伏》公映之后,批评、责难充斥了各种媒体,与影片未公映前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刚看了〈十面埋伏〉,编剧弱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作者xzfd使用了“弱智”、“令人发指”、“张艺谋是真的完蛋了”这样同样“令人发指”的言辞。这使得针对《十面埋伏》的批评有些变味——这样的批评还是正常的文艺批评吗?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张艺谋在影片公映前的宣传造势,凭借他在中国影坛难以替代的核心地位,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中央电视台播出《十面埋伏》首映式庆典,更让这种声势达到了顶点。这种宣传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在巨大的期望值与张艺谋电影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当这种落差作用于每一位观众的时候,不客观的责难与批评就应运而生了。

  然而张艺谋是否真的像xzfd所说的那样“是真的完蛋了”?其实,跳出张艺谋的电影,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电影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发生在张艺谋身上,才引起大家的关注兴趣,而更多的症结因为缺乏一个切入口而没有引起激烈的反应。

  “第五代”先天不足

  《十面埋伏》遭受的诟病,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步履维艰。以张艺谋等人为核心的第五代导演当初走上影坛的时候,就有意向商业电影作了坚决的拒绝,执意地去制作一些重在电影形式、内容流于暧昧的所谓“探索性电影”。他们向电影的正常叙事、人物的情节化处理、镜头的传达功能作了彻底的“背叛”。在“标新立异”的创作之路中,第五代导演首先拿镜头开刀,故意摈弃正常的画面取景,采取怪异的造型,如张艺谋摄影的《黄土地》中把人物压在画面一角、把土地放大到占有整个银幕。在这种被称为电影语言创新的第五代初创风格中,明显削减了人物的塑造。

  事实证明,第五代导演的这种风格最后证明是无效的,只是他们冲上影坛、显示自己存在的敲门砖。以这种风格获得成功、取得反响的张艺谋、陈凯歌后来都抛弃了初期电影的这种注重造型、镜头呆板的风格,开始向传统叙事电影风格“回归”,像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张艺谋的《活着》,都有电影前辈谢晋那种温馨、细腻、追求场景真实的特点。

  如果张艺谋们早在出道时就拍摄商业电影,也许无法获得“立身”的机会。因为商业电影实际上是把自己全盘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没有任何电影之外的因素决定着电影的品位高低。商业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也是一个更为通透的平台。一切以观众的直接感受为基础,任何晦涩、暧昧,在商业电影中都不可能被人原谅或被人解读出言外之意而被人追捧。商业电影更透明,形式上更简单,但在手段上也更没有遮羞的幕布,更显示出你对电影基本叙事的整体把握。所以,第五代导演走的是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通过探索性电影激起反响,然后凭借这些反响,重回商业电影的轨道。

  张艺谋褪掉“保护层”

  如前所述,张艺谋的电影一直存在着先天不足,只不过,这些不足被种种其他的因素淡化了以至于令人忽略。《红高粱》其实就隐含着重视画面造型、弱化人物形象的毛病,只不过巧妙地凭借着形式大于内容的外在冲击力,获得人们的原谅。《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生涩、冷漠的影片,正是因为它们的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被解读出五花八门的深刻寓意,故作深沉、高深莫测成全了这样的电影。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活着》,只是一部白开水般平铺直叙的作品,没有起伏,没有节奏,里边医院生孩子的段落,就像《有话好好说》中的宾馆追打段落一样失控。张艺谋的电影中一直存在着对细节的注重、整体把握的失衡。

  而在张艺谋投入到商业电影之后,“微言大义”的保护层也随之消失。张艺谋必须把自己置于那些出道时就滚打摸爬在商业电影洪流中的绝大多数电影人中,与他们一决雌雄,以前曾经是他的救命稻草的政治寓意、文化内涵等等一无所用。所以,张艺谋向商业电影的投降,更是一种自我挑战,一种充满勇气的对电影本质的回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张艺谋的选择。毕竟中国电影一直缺乏商业片的传统,电影学院也习惯以嘲弄的角度对待好莱坞商业片。当年电影学院学生拒绝《泰坦尼克号》似乎是一种姿态,但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电影业骨子里不正确、不正常的心态。

  中国电影走上“正路”

  张艺谋的失败并非个体的现象。这种第五代导演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反映在“第六代”身上。像张元早期拍摄的地下电影《北京杂种》、《东宫西宫》,都是凭借一种非电影的因素而获得广泛的影响,而当张元投入商业电影的潮流中拍摄了《我爱你》、《绿茶》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他连基本的电影的叙事功能都很欠缺,商业电影的严酷规律撕开了张元过去的神秘外衣。同样,娄烨可以在《苏州河》中玩玄乎,但到了《紫蝴蝶》中却使人看到他惊人的拙劣;李欣的《花眼》故设迷障不知所云可以吓跑你评论的信心与勇气,但在《自娱自乐》中,就可以看到他放弃人物矛盾交锋后的空洞与单薄,你会发现里边的几个人物,都是呈一种线性的堆砌方式累加的,根本没有让人物有性格的纠缠,你只能说它是一部嘲弄电影业的“东方时空”式纪录片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对商业片的努力。商业电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这几乎成为电影圈内外的共识。张艺谋执着地跳入商业电影的大潮,反映了电影人对那些非电影元素决定电影品质的旧有模式的弃绝,而回归到电影的本体意义上。张艺谋毕竟冲在了前头,他的成败得失,告诉我们要搞商业片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如果说《十面埋伏》是失败的话,那么,张艺谋虽败犹荣。他身上体现的是中国商业电影的艰难,也体现出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自我满足。张艺谋在努力着。不管怎么说,中国电影走到了应该走的道路上来,为此,我们应该给张艺谋一点支持。

  (蕥 嬉/编制)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