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给章子怡说戏。
《十面埋伏》在剧本、导演调度、武打场面设计、人物感情处理上问题严重,但上述还不是这部“让人流眼泪”的影片遭遇嘲笑的关键———为什么张艺谋的这部“武侠巨制”每逢热闹火爆的武打场面,观众却只回报以稀薄的感情和旁观的冷眼?不懂武侠却偏要拍武侠才是致命伤。连同期在京城上映的《自娱自乐》里的农民业余编剧都知道“武侠就是恩怨情仇”,而《十面埋伏》竟然以为武侠就是武打,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十面埋伏》剧本的漏洞比比皆是。如果飞刀门苦心经营计中计不过是为了引出总州府的官兵与之决一死战,那么下一纸战书,写明时间地点人物即可大功告成。可如此一来,小妹就无缘得见金捕头,于是整个故事也随之烟消云散。“武侠巨制”居然是从这么经不起推敲的前提展开,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影片武打场面的精彩程度(导演调度)与观众预期相去甚远。即便与张艺谋的上部作品《英雄》相比,也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以事先铺天盖地宣传的牡丹坊一场戏为例,小妹用水袖击鼓,画内花团锦簇,画外鼓声震天,一时间热闹非凡。但稍有经验的观众很快发现,这些动作场面都是用近景及特写镜头快速剪辑而成,没有任何一个镜头完整表现小妹扬袖、水袖飞出、击中鼓面的全部过程。这些用最初级的蒙太奇手法制造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动作场面的逼真性。
对于宽容的观众而言,上述问题都可以忽略———电影本来就是假的嘛;武打场面不够逼真可以原谅,反正热闹就好。
然而观众会为这部电影不能感动自己而遗憾。这就不得不提影片人物情感的单薄,除了几处关于“随风”释义的文字游戏,小妹和金捕头敢叫天地变色、堪与日月争辉的爱情没有任何根据,这种糊涂的爱要么用成语一见钟情外加始乱终弃解释,要么就只能让人想起粤语“无厘头”;刘捕头对小妹的深情更显得儿戏,除了在和小妹交谈中他自称对小妹一往情深外,之前的情节没有给出任何暗示。观众脑海里还满是刘捕头抓捕及逼供小妹时的凶狠表情。
试想《十面埋伏》让观众跟着剧中人一起痛快淋漓地爱和恨,那时呼啸的飞刀才谈得上快意恩仇,那才是“武侠”。如果影片真能做到这一点,剧情漏洞也好,导演调度陈旧也罢,大概都没人注意了。
(王陈)
《京华时报》 (2004年7月18日第A20版)
《京华时报》 2004年07月18日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