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演出市场最大的惊喜是什么?非舞蹈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莫属。从红土高原北上京城,南下广州,再到西部重镇重庆,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争睹热潮,票房和口碑俱佳;无独有偶,一台名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陕北民歌经典歌会也再度爆冷,记者获悉,距离6月28日在北展首演还有十余天,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如果说古典音乐、中外戏剧、流行演唱会三大项目长期占据着演出市场的所谓“主流”,上述两个节目无疑是“剑走偏锋”,却受到市场热烈回应。一台由杨丽萍和来自山寨的业余演员撑起的演出,究竟有何魔力?土得掉渣的黄土民歌、淳朴的农村汉子,吸引力何在?这一悄然发生的市场细分正在引起业内关注,一些专家把其归结为“原生态”现象。 ■演出商看到了盈利点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业界普遍认为“原生态”民族艺术悄然走红演出市场并非偶然。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就是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推出的、旨在发掘和弘扬民族民间艺术的系列演出“乐歌方志”的头一炮。该公司此前也曾运作过诸如蔡琴、莫文蔚等项目,如今下大力气投资和推广一个民族艺术品牌,总经理刘国超认为市场前景会更为广阔。“商业演出中民族品牌的经营确实相对滞后,但是作为演出商应看到它的不同价值和盈利点。”他总结道,一方面民族艺术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只要有好的制作和主题,时机、场次等技术性问题掌握得当,一定会引起人们观看、回味的愿望,如果大人带着孩子来,民族文化又可以传递下去;一方面,该公司推出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等演出也曾票房火爆,为更大规模制造民族民间艺术系列项目提供了信心。 ■全世界都重视“文化基因”保留 刘国超将今年“原生态”演出广受欢迎,称之为“文化的轮回”。著名演出策划人秦杰也认为“原生态”搅热市场不是个例。他说:“某个阶段,一些能够迅速赢得市场的所谓流行成为强势文化,但慢慢地,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保存个性、珍视与众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对文化独特基因、独特形态的重视已经成了国际大环境。”对于陕北民歌走红市场,秦杰说,如果上世纪80年代“西北风”在全中国大行其道是因为我们还未脱离那一文化土壤的话,现在卷土重来则是一个“正反正”的过程,但能否长期维持下去,“关键是看各方面做得到不到位”。 ■陕北歌王:一嗓子一千元 应邀担任《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艺术总监的著名陕北民歌演唱家冯健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陕北民歌优美、婉转的旋律和直白、生动、生活气息浓厚的语言,深深打动无数观众的心。更重要的是,陕北民歌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革命历史,绝不是简单肤浅的东西,因此才能够吸引众多演出团体和公司的注意力。”而新一代“陕北歌王”王向荣从最初“挣下点钱供几个娃娃上学”的朴素梦想到走进北京音乐厅、走进威尼斯世界艺术盛会,如今王向荣的名气早已不输于流行歌星,“一嗓子一千元”的身价充分表明了民歌在当今社会的经济价值。王向荣淳朴地说:“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母亲的歌,母亲的歌就是我们自己的歌。大家让它有市场,它就有市场,我自己是充满信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