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影视天地 >> 中国电影百年专题 >> 电影纪年
大上海流金巅峰之《十字街头》
YULE.SOHU.COM  2004-06-23 12:00  来源: 新京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乱世青春笑中有泪

  《十字街头》中的白杨年方17岁,已经是明星公司的头号女星。与同龄的周璇相比,白杨要显得成熟许多。

  1937年,与《马路天使》同一年,明星公司还推出了另一部著名的青春片《十字街头》。这两部电影有很多共同点,都以上海都市生活为背景,都由“明星”的头号小生赵丹担任男主角,都得到了评论界和普通观众的双重好评。不过《马路天使》注重配乐,周璇美妙的嗓音是最大的卖点,而《十字街头》则更像一部喜剧,种种巧合和误会赢来观众笑声,明快的笔调渲染出了青年的活力,尽管这种活力在时代的苦难面前是那么的不易为人发现。

  电影笔记

   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1937年,那一年赵丹22岁,白杨17岁。那一年33岁的沈西苓拍了电影《十字街头》……

  写这篇笔记的时候,很奇怪,我鬼使神差地在听高晓松,在最后他跟我说:“谢谢你们,还能记得那些日子,唱那些多年前的老歌。感谢你们在录音棚里还能留下泪水,洗刷这肮脏名利场带给我们的耻辱。”其实,始终觉得沈西苓在1937年拍这部《十字街头》有些晚了,他回忆得晚了,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已经33岁。我真希望他在二十几岁时就去拍这部电影,因为那时候才是我们所说的青春年华,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朝气蓬勃,一往无前。

  只有这个年龄的回忆才会令我感动,这时候的回忆会生出一种恍惚的感觉。多么像呀!像什么呢?时隔半个多世纪,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电影里沈西苓数度运用远景去表现的情节,最有张力的一段莫过于长镜头远远望着四个青年,他们或说着什么或沉思着什么,我们听不见也揣测不透———这多么像我们自己的记忆呀,多么完全的想象空间。

  沈西苓开始回忆,高晓松开始回忆,我也开始回忆。

  我知道《十字街头》的故事源自沈西苓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与东北流亡学生和失业朋友闲谈中得到的启发。电影,就是这样,拖着一条时代的尾巴,一天天地在城市上空盘旋。这其中还有些其他的风景,比如青春期的白日梦。

  从1937年开始,很快整个中国便容不下一张学生的课桌。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不一样的过去。当一个人独坐在公园的长椅,日落时让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孤独的形象似乎值得人同情,然而谁又知道他此刻的美妙路程,在记忆的马车上,他的生活又重新开始了……

  在《十字街头》里,我更愿意相信赵丹在影片中扮演的老赵,这个处世阅历不深、稚气、热情、纯朴到有点傻气的知识分子,便是沈西苓自己年少时的影子。

  这时候,我听到了那句“白衣飘飘的年代”,一句齐声共唱。整首歌里就这一句是波澜壮阔,那是一个剽悍的、广阔的时代。我不知道《十字街头》在那个年代是否流行。有时候,我会很恶毒地希望我喜欢的某一部电影,它的观众少些,再少些。因为觉得电影有时也需要寂寞,需要在寂寞中接近它的高贵气质。当然这种接近不是故作高深,也不是简单地涉足所谓高雅,所做的一切无非是遵从我们心灵的驱使。一部流行的电影可能是一种文化的共鸣,而一部不流行的电影也许将留下一个真实的生命生存过的痕迹。

  沈西苓、赵丹、白杨的年代决不是我的年代,他们不会像我青春的历史一样,如一张白纸。但无论怎样,我们都知道———那白衣飘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周周

  专家视点

  青春偶像喜剧的发端

  《十字街头》是一部非常有风格的都市青春片,尽管故事发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社会矛盾尖锐的上世纪30年代,但这丝毫不能泯灭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光芒,影片在当时深受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影片在表现情爱方面也颇为大胆。其中有一段非常好莱坞化的“做梦”场景,这是片中白杨的一段幻想,她和老赵一边荡着秋千,一边接吻。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少女心理,那种性萌动时懒洋洋的状态。赵丹和白杨在本片中的默契传神的表演,应该说堪称电影史中“银幕情侣”的代表。

  影片被贯以“爱情喜剧”,喜剧的噱头也是该片吸引人的一大看点。首先男女主角同住一屋却不自知,有意设置的“一板之隔”使观众拥有了全知的视角,一直为影片的男女主人公着急,这种“命运捉弄”创立了电影叙述的一个原型,直到今天,香港电影仍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制造障碍。

  还有就是苦涩生活中可以提升为喜剧因素的真实表演,比如用领带擦皮鞋等等生活细节的展现,就是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上海小青年的样子,他们只要外面的“一层皮”。影片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真正打动了观众。

  点评:陈山采写:张悦

  人物

  沈西苓:英年早逝的“工人导演”

  与孙瑜等人一样,《十字街头》的导演沈西苓也是当年的“海归派”,只不过他不是电影科班出身,而是在日本学习美术和染织。1928年学成回国后他先是参加了著名的“创造社”,然后又考上了天一公司的美工师,担任布景工作,从此开始接触电影。

  1933年,在左翼风潮下,沈西苓获得了导演《女性的呐喊》和《上海二十四小时》这两部左翼电影的机会,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电影,沈西苓获得了影评界极高的赞誉。

  1937年,沈西苓拍摄自己的代表作《十字街头》后不久,全面抗战即爆发,他转而奔赴前线拍摄纪录片,1939年他的最后一部电影《中华儿女》问世。1940年12月沈西苓因伤寒病逝于重庆,年仅36岁。

  (张悦)

  “白杨”名字的由来白杨是从1931年开始从艺的,那时,她才11岁,叫杨成芳,在无声片《故宫新怨》中饰小丫头。第一次上镜头,小丫头的形象很讨人喜欢。她的名字,改叫杨君丽。

  话剧《喇叭》是熊佛西编剧,杨付彬导演的。有一次,排练休息时,不知怎么扯到“艺名话题”,杨君丽说:“我们在‘苞莉芭’剧社演出时,大家送了我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鲁咖,说在俄语中,是红色的意思,不过好多人不懂。杨付彬笑了,他说:”你可以叫红杨。“

  突然,杨君丽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白杨树下玩的情景,脱口而出:“我更喜欢白杨。”

  就这么即兴、灵感,杨君丽就改成白杨,出现在《喇叭》演出宣传海报中。那正是1933年秋,她用这个艺名走完了以后63年红红火火的路。

  (摘自蓝为洁著《台前幕后的明星们》)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