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加金焰的演员组合,是上世纪30年代前半期中国电影的最强档。
第一代导演拉开黄金之幕
和美、法这样的国家相比,中国电影这100年的生命旅程之中值得自夸的时刻也许并不多,但是仍然有那么一些年代,明星闪耀,经典迭出,奇峰突起。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影坛就是这样一座镶金嵌玉的纪念碑,从今天起,“中国电影百年“专题专门推出两个系列单元,集中推介那个年代的经典影片和顶尖影星,重温中国电影的好莱坞时代。
首先和读者见面的是“流金巅峰1930’”单元,我们挑选了10部上世纪30年代的有代表性的电影,除了艺术性和口碑的考虑之外,我们挑选的都是有拷贝保存至今的影片,其中更有9部已有影碟出版,相信读者能够明白我们的用意。
这一期我们介绍的是中国第一代导演卜万苍的作品《桃花泣血记》,拍摄于1931年的这部电影拉开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黄金岁月的序幕。
电影笔记
用好莱坞方式拯救一位贫家女
这部1931年出品的爱情默片,无论如何在今天看来,还是显得有点过于老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个时代电影人的努力和时代的责任感。
好莱坞的技术手法,与中国社会的时令题材和传统叙述手法相结合,恰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听起来也似乎正是我国的电影人当前正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影片名字中有“桃花”二字,指得是影片中贫家女门前与她一同长大的桃花树,并借父母之口说出桃花喻美人的用意,并在评论性的字幕中予以点明。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无非是富家少爷与贫苦少女相爱,受门第观念束缚无法结合,贫家女怀孕生子后因贫病交加染病而死,富家少爷和顽固的母亲最终悔恨不已。在当时,这是比较“前卫”的恋爱婚姻自由的观念,力图破除“门当户对”的旧有顽固观念——影片结尾时写出了富家老太的悔意,虽然突兀,但却寄托着编导教化人心的善意。
如果在今天,这个简单的故事一定会充满各种细节的纠葛,更可能成为苦情肥皂剧的主题从而枝节蔓延地生发出几十集的恩怨纠葛。而在当年,这简单的故事却几乎就是影片的全部,艺术追求或许不足,但更简洁有力,对当时社会破旧立新的风气不无裨益。
默片看得少,不知道这是中国特色还是我少见多怪,影片的字幕经常出现一些评论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对话和情节的叙述。记得似乎好莱坞的默片倒是不常出现,而更像是中国传统评书的手段。除此之外,这部影片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叙述方式、点评口吻以及影像风格,都比较传统,与现在的“民初”戏相比,这里的民国风味虽然粗糙但肯定 “原汁原味”。这种民国风味不仅仅体现在影片的服装、布景上,最主要的还是角色所折射出的电影制作人员的心理和观念。
另一方面,熟悉电影的朋友,却肯定可以从中发现好莱坞电影的痕迹。别的不说,单是最后少爷终于冲破家庭的束缚赶去与病危的贫家女见最后一面的段落里,就是现在最为熟悉的所谓“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手法。从少爷冲出家门,到冲进破屋的小门,前后长达4分钟之久,镜头不断在奔跑、跌倒的少爷、垂死支撑身体表情凄苦的贫家女和守在病床前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以及不停哭泣的婴儿身上转换,营造着紧张凄婉的氛围。
尽管故事简单、教化目的明显,但影片商业操作的手法还是颇为明显的。让之前总是扮演妖冶女子的阮玲玉扮贫苦村姑,就算没有巩俐演秋菊那么大的悚动效果,怕也是当时电影宣传的一大成功噱头,估计和今天李汶(王文)演《自娱自乐》效果差不多吧。
专家眼
老故事以镜头取胜
《桃花泣血记》其实讲的是一个很一般的故事,类似西方的“王子与贫儿”,地位的差异造成两个相爱的人无法走到一起,这也是大多观众喜欢并熟悉的题材,但是导演在构图和镜头运用上非常用心,其中一场桃林谈恋爱的场景堪称经典,阮玲玉演的是一个非常烂漫的农家女,从谢芳和孙道临所饰演的《早春二月》中也能隐约看到这个片子的影子。由于卜万苍是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所以构图以及场面调度上非常的自觉。
从卜万苍刚加入联华公司后导演的《恋爱与义务》开始,他就尝试根据外国经典故事改编中国电影,并获得了很大成功,之后的《一剪梅》同样也有这样的大胆尝试(改编了莎士比亚戏剧《维罗纳二绅士》),到了《桃花泣血记》可谓相当成熟了。(点评 陈山 采写 实习生 张悦)
英雄榜
卜万苍:摄影师入行的大导演
情牵张织云
卜万苍1921年就进入了电影圈,是中国最早的电影人之一。1924年,他担任大中华影片公司的电影《人心》的摄影师,崭露头角。1926年,黎民伟聘请其担任“民新”的剧务主任和导演,并将公司的首部作品《玉洁冰清》交给他导演,该片的女主角素仙就由他的恋人也是当年的头号女星张织云扮演。
然而该片拍竣后,“民新”却以另一位导演候曜取代了卜万苍的位置,而卜万苍与张织云也劳燕分飞,张织云投入茶叶大王唐季珊的怀抱(即后来阮玲玉的男友)。苦恼之极的卜万苍转入明星公司,拍摄了仍由张织云主演的《未婚妻》,据说张织云答应拍此片是为了偿还“感情的债”。
发掘阮玲玉
此后,卜万苍在明星公司导演了《良心的复活》、《挂名的夫妻》、《湖边春梦》等片,期间最大的贡献是慧眼识英才,发现了前来报考演员的阮玲玉,这位日后大放光彩的明星自此步入影坛。1931年,卜万苍加入联华公司,和孙瑜两人是“联华”早期的主要编导,期间他拍摄了著名的《恋爱与义务》。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后,他导演了由田汉编剧的《三个摩登女性》和《母性之光》这两部被视为“联华”最早和最重要的左翼影片。在艺华公司,他还导演了田汉编剧的另两部电影《黄金时代》和《凯歌》。
“五分钟一高潮”
抗战爆发后,卜万苍没有像很多爱国影人那样转战重庆或者香港,而是留在了上海。他是“孤岛”电影最活跃的导演,为新华公司导演的《貂禅》、《木兰从军》等片掀起了古装片商业浪潮。战后,卜万苍先去了香港,后去台湾,60年代他拍摄了台湾地区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吴风》,1964年退出影坛。
他自己曾称:“我的戏,是三分钟一个笑料,五分钟一个高潮。”这句话大概可以代表左翼电影运动之后他的创作倾向。(整理:张悦)
裙带网
“桃花”催开台湾流行曲
关于《桃花泣血记》,有个小故事不可不说,影片在进军台湾市场的时候,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片商想出谱写宣传歌曲的点子,邀请台北最著名的两大默片解说员(又称“辩士”,是由日本流入台湾的“东瀛特产”),共同为影片谱词谱曲。歌曲共12段,片商组织大量人手在闹市区表演传唱,效果空前良好,不仅影片得以大卖,而且还引来日本企业家柏野正次郎的重视,专门成立了唱片公司,将歌曲录音发行,竟然成了台湾第一首流行歌曲,揭开了台湾流行歌坛的序幕,可谓功莫大焉。
(张栋)
左右手
《恋爱与义务》
卜万苍在1931年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根据一位波兰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有夫之妇和另一男人同居,处在感情和金钱矛盾之中的故事.。与《桃花泣血记》相比,这部电影当年更为成功,评论界的反响更为热脸,此片本是介绍卜万苍早期电影的最好选择,可惜它的拷贝现存台湾电影资料馆,我们暂时无缘得见。
|